移至主內容

民主時代張曉風女士、孫越叔叔,我們需要您!!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任台北縣副縣長,學者從政他能作什麼?

2010/06/08 22:57
2,524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朋友捎來一封信,主旨是:李鴻源的治水論強調全民參與

讓寶寶想起台北縣縣長周錫偉先生曾經提過李鴻源教授是最懂得治水的,讓我好奇他有什麼新意嗎?

找到在台大土木工程學系電子報有這篇文章:

『治水,要從哪裡下手?』—專訪土木系教授李鴻源副縣長

 寶寶看到幾個重點:

1. 氣候變遷後絕對會產生極大的風險,對這個風險的回應,就是國土規劃

2. 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土壤鹽化問題,就牽動了一個國家的農業、漁業、林業、生態等各方面。

3. 氣候改變、颱風路徑改變,我們的水資源馬上就會出問題,非常嚴重的問題

4. 都會區密高樓林立,不但水泥與柏油路面阻斷了原本可以將雨水滲透至地下的通路,更重要的是,我們在規劃都市發展時缺少了讓水有處可去的『滯洪』概念.

5. 從來沒有人思考過這一個問題:台北盆地可以住六百萬人嗎?」

6. 嘉義地區因為超抽地下水而導致嚴重的地層下陷問題,不是工程問題

7. 荷蘭動員了全國的產業,並將之做了一番大更動。他們決定將部分填出來的陸地還給海洋,讓岸邊的陸地成為自然的滯洪區.

8. 大家都認為,要讓抽地下水的養殖漁民停止從事養殖業,斷了他們的生路,一定會造成極大的反彈。然而,親自與漁民溝通交談後,李鴻源發現其實不然。

9. 漁民將魚塭租給政府改做為滯洪池兼人工濕地,並用滯洪池挖出的泥土來將村子墊高。此舉不但保護了生態環境、讓地層停止下陷,更可以靠自然的方式來防制災害,並且將該地區發展為觀光休閒的好去處,讓原本辛苦的漁民們可以轉型從事觀光產業

10. 計畫雖已寫好,漁民同意、縣政府也同意,但問題是,送到政府單位去,五個部、十個局署,卻找不到中央主管官署,以致遲遲無法執行。李鴻源兩手一攤,說:「這些,全都不是工程問題!」

@@@@@

學者從政,也只能兩手一攤,善良的老百姓:張曉風女士、孫越叔叔,我們需要您們!不能依賴別人!!!

 部分摘要:

1.從因應氣候變遷開始
 ....目前臺灣的治水措施,依然全部仰賴工程手段,築堤防、建抽水站、水門、排水系統,「就像是用銅牆鐵壁把都市整個包起來一樣」,這是治標不治本的作法,因為隨著全球氣候變遷,預測雨量將越來越困難,我們再也無法確知接下來的這一場暴雨,究竟會不會淹過我們所築起的銅牆鐵壁…誰也不敢保證。「氣候變遷後絕對會產生極大的風險,而我們對這個風險的回應,就是國土規劃。」李鴻源語氣肯定地說。

2.海平面上升,造成土壤鹽化

全球海平面上升,不只是淹水而已,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鹽分入侵所造成的土壤鹽化問題。而土壤鹽化後,首當其衝的就是糧食問題,因為原本所種植的作物品種將無法在鹽分過高的土壤中生存,糧食短缺是必然的狀況.......光是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土壤鹽化問題,就牽動了一個國家的農業、漁業、林業、生態等各方面,淹水問題,在這裡反而顯得微不足道了

3.  旱災,比水災更可怕
....臺灣的水庫可以說是處於捉襟見肘的窘境。......。臺灣的水庫一年要裝滿三次,而石門水庫則因為泥沙淤積的問題,要裝滿四次才夠用,所以,只要氣候改變、颱風路徑改變,「我們的水資源馬上就會出問題,非常嚴重的問題…」

4. 台北盆地,能住多少人?
......從來沒有人思考過這一個問題:台北盆地可以住六百萬人嗎?」他問道。台北盆地目前還繼續以每年增加三萬人的速度成長著,高度都市化後,由於人口集中,水資源與垃圾問題只會日益惡化。李鴻源說:「台北盆地這麼擠,都是高樓大廈,非淹水不可。」談到這一次颱風造成高雄、台中地區的大淹水,李鴻源認為主要的原因是,都會區密高樓林立,不但水泥與柏油路面阻斷了原本可以將雨水滲透至地下的通路,更重要的是,我們在規劃都市發展時缺少了讓水有處可去的『滯洪』概念。而這幾次颱風台北沒有淹水,李鴻源則說:「只不過是運氣好,雨沒有下在台北罷了。」

這種種水資源短缺與雨水氾濫的問題,看在李鴻源眼裡,只有一個辦法可以真正解決,那就是:國土規劃。荷蘭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把全國當作一個整體,來進行國土規劃。他們首先整合全國的研究中心,提出具體的規劃方案,接下來再與銀行、商會、農業、林業等產業溝通協商,最後再經過政府部門施行。過去,荷蘭以填海造陸為傲,但現在,他們決定將部分填出來的陸地還給海洋,讓岸邊的陸地成為自然的滯洪區,並將經濟命脈鬱金香的種植區往內陸遷移;此外,荷蘭境內沒有山,全國的用水都來自地下水,荷蘭人知道地下水將會鹽化,所以開始尋找替代水源;荷蘭人也知道,由於全球氣候變遷,風向將會改變,所以機場與海港的航道也需要跟著改變。為了因應氣候變遷而做出國土規劃,「要這樣做,第一個要改的就是法規。」他建議,未來應該先修改建築法規,明文規定所有建物開發案都要規劃出滯洪區,像是可供滲水的開放空間、人工湖或生態公園等等,才能取得建照與使用執照。

嘉義地區因為超抽地下水而導致嚴重的地層下陷問題,多年來一直是所有人避而不談的問題。而這些地區只要每逢初一十五大潮就進水,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十多年之久。李鴻源提出數據表示,彰雲嘉地區一年要抽六十億噸的地下水,等於是臺灣一百五十座水庫的水,而且地層每年持續下陷十到十八公分。如果以目前一度水九塊錢來計算,六十億噸的水就是五百四十億新台幣。李鴻源說,水利署目前計畫投資一百六十億來整治彰雲嘉地區的地層下陷問題,未來還要加碼到二百五十億,雖然大家心知肚明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地層不斷下陷,但卻完全沒有人敢說一句:『不要再抽地下水了』。原因是,大家都認為,要讓抽地下水的養殖漁民停止從事養殖業,斷了他們的生路,一定會造成極大的反彈。然而,親自與漁民溝通交談後,李鴻源發現其實不然。

從事鰻魚養殖的漁民,從一開始就得投入一千萬的資金來買鰻苗,而這些魚苗僅有七成能長大,並且還得看老天爺幫不幫忙,養殖過程中只要一淹水,他們馬上就破產。對漁民來說,這其實是飲鴆止渴,但他們別無選擇。李鴻源花了數百個小時與漁民對談,發現如果政府能夠輔導漁民轉業,他們其實也很樂意脫離從事養殖漁業的艱苦生活。李鴻源的建議是,請漁民將魚塭租給政府改做為滯洪池兼人工濕地,並用滯洪池挖出的泥土來將村子墊高。此舉不但保護了生態環境、讓地層停止下陷,更可以靠自然的方式來防制災害,並且將該地區發展為觀光休閒的好去處,讓原本辛苦的漁民們可以轉型從事觀光產業

不過,計畫雖已寫好,漁民同意、縣政府也同意,但問題是,送到政府單位去,五個部、十個局署,卻找不到中央主管官署,以致遲遲無法執行。李鴻源兩手一攤,說:「這些,全都不是工程問題!」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