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家童豈逸利用多種材料 將記憶與符號作為連結

嵌入:
文字-A A +A

記憶是時間軸裡人的意識沖刷過程,創作家童豈逸透過複合式媒材法將記憶表現出來,並以暗示性手法透過符號與材料作為連結,更透過作品讓觀者在第一時間擁有新的記憶,並將作品延伸至邊界。

在時間與空間的不斷交織穿透下,記憶成為知覺觀察與記憶層疊下的歷史與模寫,創作家童豈逸將生活周遭裡,透過人為或自然所形成的痕跡,用符號與材料連結將痕跡表面下的真實物質及思維實踐下的產物,藉由人的意識沖刷與電機所產生的回憶作為創作語彙,並將作品推至延異性的邊界。童豈逸表示:

「這次的主題叫「記憶的邊界」主要強調就是說,當每個人的意識經過了記憶所呈現出來的東西是會有不同力量的衝撞性,那這個衝撞性會對於個人有不同的意義,所以這次作品並不是採取敘述性描寫性的做法讓觀者觀賞,主要是以暗示性手法跟創作者的意識沉澱來表現出一種氛圍跟氣質,然後來衝擊觀者的感受。」

童豈逸在創作手法上採取複合媒材式的手法,並不是一種單一材料性的組合,透過不同材料組合及繪畫呈現出作品的變化,也展現出作品的力量,童豈逸認為記憶的邊界,並不是把記憶的東西再度描寫出來而是透過內在的轉化展現出新的記憶的模寫,更希望藉由作品給觀者不一樣的記憶感受。 童豈逸表示:

「這次的作品裡面主要在材料上有不同的組合,但其實畫面的部分有大部分是要留給觀者自己感受想像的部分為居多,在作品裡面出現很督非具象性的圖案或符號,觀者在視覺上的衝擊會不一樣,所以當那些無法辨識或是清楚了解的符號,其實是要留給觀者比較多想像性的部分。」

藉由作品的符號與觀者互動,讓觀者能有新的記憶感受,童豈逸也認為當觀者來參觀第一眼的直覺是最準確的,藉由觀者第一眼被某些符號或氛圍所衝擊到的部分,讓觀者能更加感受到新的記憶。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黃筠   採訪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5.12.07

華岡廣播電台FM88.5

加入時間: 2015.12.07
2,373則報導
2,373則影音
12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1:48

娃娃機拚轉型 夾食物攻親子客群

2023-12-15
瀏覽:
2,061
推:
1
回應:
0
1:47

夜市小吃大漲價 店家無奈吐心聲

2023-12-14
瀏覽:
2,300
推:
0
回應:
0
1:30

教師節只紀念不放假 近期又掀起討論

2023-12-13
瀏覽:
1,897
推:
0
回應:
0
1:44

陳盈帆「獅子、公主、獨角獸」華山開展

2023-12-12
瀏覽:
3,387
推:
0
回應:
0
1:58

觀音出家紀念日 邀四宮媽祖繞境巡安

2023-12-11
瀏覽:
2,853
推:
0
回應:
0
1:35

眼睛疾病不容小覷 護眼小知識

2023-12-08
瀏覽:
2,128
推:
1
回應:
0
2:03

健康意識高漲 銀髮健身成熱門

2023-12-07
瀏覽:
2,488
推:
0
回應:
0
1:46

作品結合表情符號 傳遞祝福給大眾

2023-12-06
瀏覽:
1,609
推:
0
回應:
0
1:41

公館也有「柑仔店」 寶藏巖保存童年回憶

2023-12-05
瀏覽:
11,018
推:
2
回應:
0
1:30

性別平等宣導活動 鼓勵學生尊重彼此

2023-12-04
瀏覽:
1,315
推:
8
回應:
8

創作家童豈逸利用多種材料 將記憶與符號作為連結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516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516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