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報記者 陳欣怡/台中報導】這是一部沒有客家美食、客家文化,不刻意強調大紅花布、客家藍衫、擂茶的紀錄片。紀錄片《六堆常民人物誌》五日在台中市文化局放映室播出,透過南台灣客家部落的小人物身影,將客家的精神表露無遺。這部紀錄統籌陳博文導演也參加映後座談,分享拍攝的過程。
《六堆常民人物誌》是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於97年規劃以「常民」為主題的紀錄片拍攝案,由紀錄片導演吳乙峰領導、陳博文統籌,由七位新生代導演執導,花費近一年的時間深入六堆客家聚落,透過駐點方式進行拍攝,完成十部系列紀錄短片,一共有十個主題,十五段人生故事,名為《六堆常民人物誌》。
「六堆」一個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名稱,但對於高屏地區客家族群的台灣人來說,卻是血濃於水、象徵一種文化認同與生活態度的名詞。「六堆」包含美濃、甲仙、杉林、六龜、竹田、長治、麟洛、內埔、萬巒、高樹、新埤、佳冬等客家族群,秉持客家族群特有的性格、想法與生活方式,發展出獨特風貌的客家文化生活圈,也代表了台灣南部農村的一個重要生活圈。 台中文化局五日當天播放了其中三部影片,包括《高樹》、《啊啊阿公》、《火庄遊俠》三部影片。其中《火庄遊俠》是由陳博文拍攝,這部片訴說著長治鄉邱文俊的人生故事,勾勒出一個用快樂的心態看待人生的人,一份不介意世俗的眼光熱情與樂天做事的價值觀。邱文俊,有著抗日家族的大背景,但擁有不安定的性格的他,每天早上就出去撿破銅爛鐵,賣了錢就請遊民吃飯。六堆紀念公園裡放著鍋碗,邱文俊每天在那煮食,張羅遊民們的飲食起居。他遊走正常與荒誕生活之間,卻擁有一股異於常人的熱情。 《啊啊阿公》描述竹田鄉糶糴村黃順捷阿公的故事。做功德是黃順捷的目標,清晨微光乍現,他已準備好要出發,推著菜籃車走遍鎮上,不只撿拾著路旁的垃圾,放生、到公廁裡清掃、施紙(放置衛生紙),已成為他的生活重心,記憶中的往事甘苦,似乎都不重要了。黃順捷侃侃而談陳年舊事,七、八年前他的太太去世後,家裏留下一堆垃圾袋,激起了他清掃、做善事的念頭。 回憶起這一系列影片拍攝的過程,陳博文表示,十組製作團隊起一起住在「林內」的工作站,每天清晨六點一大早就出門進行田野調查。「十組人馬再確認拍攝人物前一個月,每天晚上透過腦力激盪與辯證,選擇最符合也最能體現在地精神的人與物。」 拍攝過程也會遇到挫敗的時候,陳博文回想曾經拍攝三位客家女性的題材,到了拍攝第三個月後,拍攝的主角因為考量在地純樸與害怕鏡頭,便拒絕拍攝。雖有這些挫折,陳博文說:「我們大部的工作人員都沒有客家血統,為了更深入了解六堆一帶的客家族群,我們選擇親自駐紮。歷經一年多的拍攝,深深感受當地人的良善與熱情。」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