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殺事件背後的抗憂鬱劑

文字-A A +A

儘管食藥署曾經發佈公告(註1),但是有多少民眾和父母知道,原本以為能防止自殺的抗憂鬱劑,極有可能增加自殺想法及風險。事實上,所有的抗憂鬱劑都可能增加自殺風險,特別是當它們開立給24歲以下的年輕人。有多少醫生和藥師會主動告知病人這個驚聳又危險的副作用?基本上,他們絶口不提。

2004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公布了一項黑框警告(這是FDA最嚴厲的警告),認為所有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類(SSRI)的抗憂鬱藥物,都與自殺念頭及自殺行為有關。台灣幾乎沒有人知道,上黑框警語之前,美國媒體掀起長達兩年,揭發國際大藥廠隱瞞抗憂鬱劑的自殺風險問題。(註2)

2002年11月,美國福斯新聞最先報導服用克憂果會增加自殺風險,當時葛蘭素史克藥廠強烈否認克憂果會導致自殺。2004年福斯新聞針對抗憂鬱藥物導致自殺的事件做了一系列報導之後,食品藥物管理局表決通過,強制葛蘭素史克藥廠在克憂果的包裝上,標註有關導致青少年自殺副作用的黑框警語。

藥廠曾打死不承認抗憂鬱劑導致自殺

當時追蹤並深入報導的福斯記者道格拉斯.甘迺迪,是美國知名記者,也是已故甘迺迪總統的姪子。他回顧當時挖掘真相得到的藥廠回應:「我記得我曾和葛蘭素史克藥廠發言人一起把數據看過一遍,然後對他說:你們的藥物會導致自殺,這個該要治療憂鬱、該讓人不會自殺的藥,其實在讓人自殺。令我震驚的是,他們不斷極力否認藥物會導致自殺。然而兩年後,藥廠被迫承認,是的,這些藥物會讓人自殺,FDA規定它們必須在所有這類藥品上,標註黑框警語。」

根據精神科/身心科的說法,憂鬱是個複雜的問題,可由生理、基因、環境以及心理上的因素所致。精神科/身心科認為抗憂鬱是靠阻斷大腦對血清素的再吸收來治療憂鬱症,這會導致腦中有較高量的血清素。而血清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一般認為它對睡眠及提振情緒有正面的影響。

然而,這種血清素缺乏論仍然是高懸醫界的「假說」,目前並沒有生化實驗可以證實。但這種治療卻極可能造成心情起伏不定,或導致更嚴重的憂鬱或焦慮。服用高於藥物說明書所建議的劑量,或突然停用抗憂鬱藥物,都可能增加病人體驗自殺念頭及自殺行為的機會。病人經歷多種痛苦副作用,像是暴力行為、過度亢奮或攻擊傾向,這些都可能導致自殺。

副作用痛苦到令人想去死

憂鬱症患者集結的社群網站,常可見到年輕人陳述副作用,令人觸目驚心:

A女:「治療過程中吃的藥很不對勁,吃了全身發抖,像幾百萬隻螞蟻在爬,根本無法冷靜下來;吃藥後甚至還停經半年、荷爾蒙失調加上全身新陳代謝出狀況,每分每秒都很難受,完全無法平靜,一度想去撞牆,還因此心情低落在家裡輕生,好險家人發現得早,送醫急救撿回一命。」

B女:「醫生給我更多精神科藥,包括抗憂鬱劑。常常腦壓高、眼壓高,同時發生時,我就沒辦法控制情緒,就會狂哭,哭到睡著,當時的我,覺得快瘋掉了、非常想撞牆,根本就想死!為什麼服用抗憂鬱劑之後,反而想自殺呢?」

抗憂鬱劑與靜坐不能有關。靜坐不能就是非常躁動不安,狂躁,無法安靜坐著。這種焦躁的不適感嚴重時,可能使患者不約而同的認為,去撞牆、跳樓、自殺,還是比較好的解答。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黑框警告

2018年二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更新指示,「所有」抗憂鬱藥物的藥廠要修改產品的包裝及說明,包括黑框警告和警告聲明,提醒醫療保健提供者(也就是醫生和藥師)要注意,服用這些藥物治療的青少年兒童自殺(自殺想法和行為)是會增加風險的。要求以下幾點應包含在黑框警告中:(註3)

•     任何考慮給兒童或青少年使用抗憂鬱劑,用於任何臨床用途的人,都必須在增加自殺傾向的風險與臨床需求之間取得平衡。

•     開始接受治療的患者應密切觀察臨床惡化、自殺或行為異常變化。

•     應建議家屬和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並與開藥者溝通。

在台灣,開抗憂鬱劑給青少年的精神科/身心科醫生,有沒有在落筆處方箋的時候,詳細告訴患者和他們的家人,服用這顆藥,有可能增加自殺意念?有沒有叮嚀家屬,密切留心患者反常的行為,不論是自殘、暴躁或暴力?這時需要改變治療方式,並且考慮停藥。

根據幾十位精神藥物受害者報告給公民人權協會(CCHR台灣分會),目前沒有看到一個精神科/身心科醫生,對病患及家屬做以上提醒。更多醫生只是深怕病人不再吃藥,沒有服藥順從性。醫病之間資訊的不對稱,順理成章的,系統性的壓制了真正的知情同意權。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傳

去年11月中旬,台大在5天內連續發生3起學生自殺事件,而不僅台大,海科大、成大等校陸續也發生學子走上絕路的憾事,在在引起社會議論。翻開社會新聞,2020年初,東吳大學男女學生輕生,住處無遺書,但發現抗憂鬱劑藥袋。同年11月,國中少女輕生時仍在接受抗憂鬱治療。2018年6月高雄國立大學大四女學生墜樓,住處無遺書,但發現抗憂鬱劑藥袋。

根據衛福部統計處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台灣的兒童及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從2012年到2019年,呈現上升趨勢,2017-2019年更極度竄升。而對照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人數的統計曲線,趨勢及形態幾乎平行。特別在2017-2019年也是陡峭攀升,2019年已有35萬青少年成為精神科門診病患。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 連3年新高 2020-09-07 00:39 聯合報https://udn.com/news/story/7320/4840301?fbclid=IwAR2O7MZgZ7IgoQo9slMKsKD...)

當精神科/身心科的衛教進入校園,甚至連國中健康與體育課本和高中的健康與護理課本,都明明白白告訴學生,憂鬱就去找精神科/身心科拿抗憂鬱劑。受到妥善衛教的學生們,也常常勇於主動找醫生專家。為什麼換來的卻是青少年已經縱身跳下去,而抗憂鬱劑的藥還躺在屋子裡的結果?近年來,接受治療的青少年和兒童的人數遠比以前更多,所以要教人如何相信,那些已經逝去的年輕生命,是因為「太晚來找醫生了」或是「資源不夠」?

了解藥物副作用只是基本的知情同意權

丹麥哥本哈根北歐科克倫中心(Nordic Cochrane Centre) 和哥本哈根大學的Andreas Ø Bielefeldt教授等醫學專家,在英國皇家醫學會學刊2016年十月發表的研究顯示,不只對未成年患者,抗憂鬱劑也造成健康成人自殺和暴力傷害的風險加倍,換言之,包括青少年人口,服用抗憂鬱劑每十六人中就有一人受自殺或暴力的副作用之苦。(註4)

2019年2月的英國醫學期刊(BMJ),由澳洲伯斯約翰科廷公共政策研究所(John Curtin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 in Perth)的 Martin Whitely 和阿德雷德大學研究小組的 Melissa Raven 和 Jon Jureidini,合作發表研究顯示,澳洲年輕人(5-19歲)自殘和自殺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過量服用抗憂鬱劑,也就是故意過量服用本應幫助他們的藥物。研究結論擔憂,由於自殘的人在以後的生活中自殺的風險會增加,因此這些結果可能預示著澳大利亞未來自殺率的上升。(註5)

24 項試驗,涉及 4400 多名患者。分析表明,在接受抗憂鬱劑治療的前幾個月,自殺風險更高。此類事件的平均風險為 4%,是安慰劑風險 2% 的兩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公告(註3)

服用抗憂鬱劑的自殺風險為4%,台灣有35萬24歲以下的青少年及孩童有機會服用到副作用類似的精神科藥物。我們的社會,其實潛藏著上萬顆未爆彈。

35萬的年輕人,在還沒踏入社會,已經揹上精神病患的病名標籤。青少年及兒童的自殺,是罹難者家庭和家屬一生的悲慟。增加任何一個兒少自殺,對這個社會都算太多;增加任何一位兒少精神病患,對這個社會都嫌太重。

很少有人對小小藥丸起疑,它迅速並有效的緩解了惱人的身心不適。然而您對自己和家人吞下去的那一顆處方藥,又有多少了解?家長、老師、學生都必需知道,抗憂鬱劑可能增加自殺風險,特別對24歲以下的年輕人而言。我們每個人都有用藥知情同意權,不要讓自己的權益,被其他人有意或無意的壓制。

公民人權協會CCHR是一個關懷心理衛生方面醫療人權、民眾知情權的國際組織。在此提醒您,請勿自行突然停止服用精神科藥物,這樣可能造成危險,民眾應該尋求有成功協助戒斷經驗的醫師及藥師,協助減藥停藥。尋求替代醫療資源:http://www.cchr.org.tw/?page_id=445

了解抗憂鬱劑推薦影片連結:

1.揭發精神科身心科藥物真相|美國知名記者道格拉斯甘迺迪|抗憂鬱劑造成自殺與暴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URi-DViMmU

2.揭發精神科身心科藥物真相|美國獲獎紀錄片:【處方籤世代的來信】|自殺與暴力事件背後的抗憂鬱劑|為沈默者發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yO056qQm_o

3. 《致命的錯誤》:精神科藥物可能會害死你的小孩 美國紀錄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W3iO3aIGbE

(註1) https://site.jah.org.tw/pha/pha_web/c05adr/newadrpdf/newadrpdf99/d990323...

(註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URi-DViMmU

(註3) https://www.fda.gov/drugs/postmarket-drug-safety-information-patients-an...

(註4)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0141076816666805

(註5) https://bmjopen.bmj.com/content/9/2/e026001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5.01.28

知情權

加入時間: 2015.01.28
73則報導
1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名醫開講-蔡凱宙談抗憂鬱劑驚人副作用

2023-12-07
瀏覽:
8,031
推:
4
回應:
0

過動寶貝的自然療癒處方箋

2023-11-25
瀏覽:
2,882
推:
0
回應:
0

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精神衛生、人權和立法全新指南

2023-11-04
瀏覽:
4,519
推:
7
回應:
0

民團籲正視色狼醫生法律空窗期,倫理需提升

2023-10-23
瀏覽:
4,375
推:
0
回應:
0

過動寶貝回歸教育,遠離藥物

2023-10-13
瀏覽:
4,295
推:
11
回應:
0

我們的心理健康正面臨巨大挑戰!

2023-10-06
瀏覽:
4,848
推:
0
回應:
0

一個狼醫判刑後,社會學到什麼?

2023-09-28
瀏覽:
22,065
推:
1
回應:
0

美國心理治療產業性剝削病患大調查

2023-09-15
瀏覽:
6,651
推:
1
回應:
0

美國心理治療產業性剝削病患大調查

2023-09-15
瀏覽:
5,479
推:
0
回應:
0

醫療倫理黑洞:判刑精神科狼醫繼續看診兩個月!

2023-09-01
瀏覽:
8,033
推:
6
回應:
0

青少年自殺事件背後的抗憂鬱劑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776篇報導,共13,181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776篇報導

13,181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