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七月洪災頻繁,氣候危機行動迫在眉睫】7-高寗柏處長

2021/07/26 09:36
2,43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最近在各種媒體上看到大陸河南鄭州地鐵淹水的慘狀,相信大家都會感到震驚,尤其看到在車箱裡,乘客水淹過胸,卻無法逃出,只有等待,不知是救援先到,還是死神的魔手會搶先伸過來。無助、恐恾的那一幕令人驚悚,也感到不忍。

20日晚,鄭州市的5號線途徑的一些車站嚴重積水,許多乘客被困於車廂。
救援人員後來鑿開玻璃窗,並將破窗器遞到車廂內,才解救出一些人。「從開始被困到撤離到安全區域,前後約4個小時。」地鐵內共疏散500餘人,其中12人搶救無效死亡,5人受傷送醫。對許多受困而獲救的民眾而言,這無非是一次死裡逃生的經驗。

近期在西歐部分國家也從7月14日開始,因罕見暴雨而引發嚴重水災,造成最少上百人死亡及上千人失蹤。德國是這次西歐水災的重災區,這次西歐洪災,主要侵襲德國西部萊茵河流域附近,24小時內,就測得100-150毫米的降雨,這是近二個月的降雨量。西歐的部分地區,已有超過100年沒見過如此驚人的降雨量。

這種情況是由於在德國上空的低壓天氣系統,這種不穩定的正壓在有限的區域內緩慢移動,並且與導致強降雨的強烈輻合和向上運動有關。
再往前回推至7月3日,日本靜岡縣熱海市也因為強降雨形成土石流,截至7月22日,共造成19人死亡、8人失蹤。

看到鄭州的地鐵淹水事件,回想2001年7月16日納莉風災襲台,滯留臺灣本島長達49小時,根據臺北氣象站在2001年9月17日,單日就測得425公釐的雨量,是該站設立105年來的歷史新高紀錄。豐沛的雨量,造成台北市多處地段嚴重淹水,台北車站與捷運被大水淹沒,整個地下車站軌道與月台全都浸泡在大水中,運輸被迫中斷。

檢視這幾個地區的洪災,致災的原因很多,尚待調查。不過超大雨量、排水功能及民眾防災意識等顯然是主要因素。從地理上來審視,河南省與西歐均屬於廣濶平緩地形,台灣與日本為山岳急流地形,理論上,前者排水會較緩慢。不過如果是強降雨量超過防洪設計,都會受到洪水的災害。這次鄭州淹水,24小時降雨量就高達552.5毫米。而德國科隆地區24小時的降水量為154毫米,也引發德國史上最大洪災之一。
今年7月至今,全球各地洪災不斷,美國及俄羅斯也飽受森林大火的肆虐,真可謂應驗了IFRC的《 2020年世界災害報告:不是熱浪就是洪水》。

在過去十年中絕大多數災害是由與天氣和氣候有關的極端事件引起的,例如洪水,風暴和熱浪。自1960年代以來,由極端天氣和氣候相關事件引發的此類災害的數量一直在增加,自1990年代以來已增加了近35%。 在此期間,可歸因於氣候和極端天氣事件的災害比例也大大增加。 全球還有17億人受到與氣候和天氣有關的災難的影響--許多人受傷,無家可歸或沒了生計。
氣候變化是一個風險放大倍數:升高溫度,對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海平面和風暴潮,影響降雨模式,但也加劇了極端天氣事件的嚴重性,動盪和不可預測性,並加劇了受影響社區的脆弱性。這並不是看不到的威脅,越來越明顯的是,這些事件正在影響人們的生活。從7月份起,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們所看到這麼多嚴重的災害,這已經不光是警鐘了,而是應該積極採取行動,就從你我開始。 

照片

照片

日本赤十字社救災情形

照片

德國紅十字會救災情形

照片

荷蘭紅十字會救災情形

紅十字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