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寶地-下一站,工廠?
苗栗縣政府不顧居民意願,強徵私有農地,開發後龍科技園區。農民眼中的台灣寶地,恐怕再也種不出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新鮮蔬果和西瓜。他們的家園也將被輾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工廠。
帶著清晨剛採收的蔬果,灣寶里的農民一大早就從苗栗北上陳情。
苗栗縣政府不顧居民意願,強徵私有農地,開發後龍科技園區。農民眼中的台灣寶地,恐怕再也種不出這樣的新鮮蔬果。他們的家園也將被輾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工廠。
每到周末,張木村的兒女、孫子時常回家,幫忙採收作物。這天的任務是採收香瓜與西瓜。
赤著腳踩進田裡,一群人從田的盡頭往回走;好的香瓜,放進籃子內,被雨水打壞的,就回歸土壤中。
收完香瓜,大夥轉移陣地,來到西瓜田;一顆一顆的新鮮西瓜,以接力的方式搬上車。他們現採現吃,馬上剖開大紅西瓜,在路邊享用起來。
每年六月,是苗栗灣寶里西瓜豐收的時節。這裡的居民多半上了年紀,幾代下來,以務農為生,自給自足。
70年代,灣寶居民配合政府進行農地重劃,改善灌溉、排水設施。農委會更把當地選為特定農業區。清新的空氣,無汙染的土壤,蟲鳴鳥叫與蔬果香氣,是居民相當自豪的地方。
跟著政忠阿伯在他的田裡逛一回,手推車裡已是滿滿剛摘下的蔬果;政忠阿伯還說,這塊土地好就好在,幾乎種什麼就有什麼。
然而,苗栗縣政府為開發後龍科技園區,改建工廠,帶來汙染,灣寶經營數十年的特定農業區將毀於一旦,灣寶人自豪的西瓜、對鄉土的情感,卻比不上縣政府汲汲營營發展的工業建設。無情的雨,澆在農民心中,他們的心聲,有誰真的聽見?
後龍科技園區預定位置在苗栗縣後龍鎮與造橋鄉,占地約335公頃,其中近一半為私有土地,而灣寶被徵收的土地高達八成。家園要被徵收,當地居民高舉反對布條,發起抗議活動,卻不見媒體報導,而縣政府發布的官方訊息,竟然是80%的居民同意建造科技園區。
目前,苗栗縣政府以公告地價加四成的方式徵收灣寶土地,換算後,每坪土地只值四、五千元。但後龍科技園區一坪房子卻要價約三萬五千元,也就是說,居民拿到補償金,卻根本買不起當地的房子。
根據苗栗縣政府的說法,苗栗縣內既有的四個工業區基地,使用率已達百分之百,廠商急需用地,才會開發新的科技園區。但是在苗栗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網站的資料卻顯示,苗栗縣境內閒置的公業區土地,至少有407公頃,更是後龍科技園區的1.2倍大。放著既有的已開發土地不用,卻要徵收新的未開發土地,縣政府的做法十分矛盾。
近年許多工廠西進大陸,像這樣的廢棄廠房,在台灣的各地的工業區內隨處可見,任憑風吹雨打,流浪狗進駐,卻不見主管機關有任何處置,成為龐大的水泥垃圾,有礙城市觀瞻。
看成群的白鷺鷥在新翻的農田裡覓食,這樣愜意的田園生活,在後龍科技園區建成後,恐怕將難以再看到。
雖然苗栗縣政府承諾禁止17類高汙染產業進駐後龍科技園區,但有意願設廠的42家廠商幾乎都屬於傳統製造業,產品製造過程中,排放的廢水、廢氣與其他人為干擾,難免還是會影響周邊生態環境。
政府主管機關一味想要開發新土地時,也該對已開發土地進行妥善管理,才不會破壞原始環境生態後,又浪費了土地資源。
苗栗縣政府積極想要擴建工業區基地,六月九號才在大埔里完成竹南科學園區土地徵收,怪手大舉入侵農田後,留下一片狼藉景象,屋瓦碎石散落各處,難以想像這裡曾是當地居民的家園。雖然大埔里居民一再拒絕徵收,但一紙公文簽下,早已決定他們家園破碎的命運。
灣寶的農民還在反抗,不願這片鳥語花香、空氣清淨的土地,被灰色的工廠糟蹋。目前台灣廢棄的工廠林立四處,尚未賣出去的工業用地更是荒草一片。追求永續的經濟發展不只看工廠數目與產值效益,也要注重環境生態保育。來到灣寶走走後,開發科技園區,建設工廠,破壞原始自然綠地,真的是經濟發展中最迫切重要的嗎?
林育如、陳可儂、張綺芳/採訪報導
指導老師/劉蕙玲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