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美濃後生行腳 打造鄉村新顏

2010/06/30 10:25
1,963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在美濃這樣的一個農村社區裡,有著一群返鄉的大專學子,積極的參與、協助著社區裡的各種活動,大家有著共同的理念,就是要重新站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來參與家鄉大小事,他們也將自己的團隊命名為「美濃後生會」。

「後生」這兩個字在客家話中,意思指的是「年輕人」,每到寒暑假,這群熱愛家鄉的年輕人便會集結起來,由專業且有經歷的業師從旁指導,這些青年不畏烈陽的穿梭在大街小巷,有時候是幫忙下田,有時候是做環境改造,或是設計各種不同的小遊戲,帶領國小學童的生態營隊,讓孩童們在輕鬆活潑的情境下能更了解美濃。

民國八十七成立至今,後生會即將邁入第十二年大關,對許多人來說,或許將美濃後生會和「兒童生態體驗營」畫上等號,但後生會所做的並非只有生態營,隨著組織的茁壯,後生會的觸角也延伸到了各個地方,像是協助社區其他活動,還有協助田野訪查,也幫忙撰寫地方誌,活動範圍除了美濃之外,也會和其他地方的類似團體進行交流,透過許多的參與,把學習到的新知識和新事物,再重新投回美濃這片土地上。

  

「家是溫暖的!」這群後生會的年輕人,有空時會聚集在「美濃菸葉輔導站」裡,這裡不但是各個活動的發想地,更是後生會的家,而老舊的輔導站,也在這群青年的親手設計下,經過整修後變成了公共場所,後生們也建造了一座生態池,美化空間,輔導站斑駁的牆壁,也在後生們的巧思之下,在牆上隨手畫了些創意圖案,儘管每個人畫的東西都不一樣,但組合在一起後,卻意外散發出一番和諧的美。

美濃後生會每年最大的活動,就是暑假中舉辦的黃蝶祭,後生會青年們各個卯足全力籌備,使整個祭典有趣且充滿意義,創意十足的遊戲,也讓大人小孩都能輕鬆的理解生態知識,透過培訓和活動舉辦,讓後生的青年們,不論是新血或是老成員,大家都能上下一條心。

愛鄉協進會理事長劉孝伸表示:「其實每次辦活動後,大家都說非常累,明年不要再辦了,但是想到有這個機會,可以讓社區動起來,讓年輕人可以在他們求學的過程中,參與家鄉的活動,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在為活動付出的同時,這群青年也經營出相當深刻的友誼,而他們也不吝嗇的將這樣的成長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孩童,希望能將這樣的熱情代代相傳下去。

 後生會的指導老師鍾怡婷表示:「美濃民眾以往多半沿著水圳邊生活、種田、洗衣、捕魚、游泳,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為了讓當地居民重新感受水圳的文化意涵,後生會青年也在暑假裡,把跨越美濃溪的「下庄水圳」穿水橋端,繪製成一副大壁畫,二十多名成員們不但在烈日下作畫,也趁機在水圳邊游泳、滑水,留下了大小朋友玩成一片的景象。

後生會成員鐘享堯回憶起滑水的景象:「這條水圳長約一百多公尺,橋上則有自行車道,可以坐在乾的大王椰子樹葉上,由橋的一端沖到另一端,非常刺激」,此外,後生們也發現,水圳並沒有明顯的指標,也需要公共空間裝置來搭配壁畫,於是他們就向鐵雕藝術家劉文峰請益,幫忙打造一座鐵製「水草」,等到美濃溪整治告一段落以後,色彩繽紛的「水草」也將樹立在穿水橋頭。

美濃後生會連續三年獲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的補助,結合「美濃愛鄉協進會」開設了「美濃農村田野工作坊」,工作坊的指導老師鐘怡婷,在與後生的青年討論以後,決定透過田野調查來尋找農村的生活美學,並進行空間的改造,為了讓人們可以看見美濃的地方文化,「尋找漫遊美濃的100種方式」因此展開。

在完成訪問和調查後,後生們將成果編輯成了「野上野下」旅遊書,有照片及文字的介紹,書中的序文強調:「仲夏的美濃,最適合騎腳踏車沿著圳水野上野下!」,後生會成員陳家吟表示:「透過這次的田野調查,讓我們了解了水圳邊民眾的生活狀況,也找回了兒時的記憶,更是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家鄉。」

後生會是「一條拉起美濃青年歸屬感的線」,成員裡的劉文峰和鐘享堯在讀國小的時候,就跟著其他後生會的大哥和大姊一起學習和成長,如今各自上了大學,他們也利用寒暑假返鄉的時候,教更多的「小美濃人」參與地方的事務。會長小古表示:「每一位加入後生會成員,都希望能為美濃,能為這個自己成長的故鄉做一點事。」

年輕人與農村,有能力互相付出,年輕人可以帶給農村活力,農村也給年輕人養分,在活動的過程裡,可以看見美濃後生在社區參與中努力的身影,後生青年的力量與精神,也藉著活動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