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袋到布尿布 林詩懷減塑創業從零開始

文字-A A +A

【記者蔡昀彤、莊星卉/臺北市報導】「自備客不僅僅是販售環保產品的公司,更是一個分享減塑故事的部落格、一個推廣環保生活的平台。」毅然決然辭去外商行銷領域工作,林詩懷選擇創業一途,從零開始,想為環保盡一份力。無論是領先全臺代理販售「食物袋」,還是隨後創新的「仙女棒布尿布」,林詩懷期望透過更多面向推廣減塑理念,讓消費者了解到──環保並非難事。

從零開始 林詩懷踏上環保新旅程

創業之前的林詩懷在母嬰產品外商公司從事行銷工作,透過工作過程中採訪了多位媽媽,無一例外地都對於小孩未來的健康表達了深深關心。再加上當時任職公司正在生產改善過敏的奶粉,林詩懷不禁反思:難道單靠「吃」以改善過敏,就可以完全避免其他可能危害小朋友生長環境的因素了嗎?她認為在未來無論是過敏亦或是其他狀況,並非單純透過吃就可以解決,其實外在還有更多環境因素會影響到小朋友未來的成長環境。

「我想要喚醒更多人對於環境議題的重視。」在外商公司工作兩年後,林詩懷體悟到,即使自己離開了當時的行銷職位,還是會有下一個優秀的人就職、公司仍會正常運作。環境議題卻是刻不容緩,如果自身能夠跳出來為環境盡一份心力,能多一人是一人,微薄努力或許能夠共同為環境帶來顯著改變,因此當時的林詩懷儘管尚未有明確未來方向,仍是懷著對於想對環境盡力的心毅然決然地於二〇一六年辭職。

林詩懷於二〇一六年辭去外商公司的行銷工作,轉而自行創業,推廣環保減塑觀念,盼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照片提供/林詩懷

辭職後的林詩懷開始更關心環境議題,逐步檢視自身的生活方式,思考該如何減少實際生活中垃圾的產生。當以更環保零廢棄的方式落實生活後,林詩懷察覺到其中的不便之處:出門在外,並非每次都能夠確定是否會外帶食物,卻必須要以防不備之需地將環保餐盒隨身帶在身上,相當不便。受此困擾的林詩懷在陰錯陽差之下,遇見了來自西班牙的「食物袋」。

一通遠洋電話 減塑的「種子」發芽 

「食物袋於我而言就如同一顆『種子』,幫助我繼續往下一階段去探索,發現原來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林詩懷表示,食物袋可折疊隨身攜帶,需要時便可隨時攤開盛裝食物,就連液態食物也不外露,只要在使用完畢後簡單清洗晾乾,便可重複使用。輕鬆攜帶無負擔、材質快乾好清洗、可重複利用的特性突破了傳統塑膠環保餐具的限制,也突破了林詩懷沒辦法往下走的這一步,如同一顆重要的「種子」,啟發並開闊了林詩懷在未來零廢棄的路,她也期望這顆「種子」可以讓更多人注意到,因而更願意邁開步伐、嘗試環保新生活的路。

不過,二〇一六年食物袋剛在臺灣興起的階段,市面上並沒有統一經銷商,皆為水貨,消費者拿到瑕疵品也沒有任何保障,更是求助無門。於是此時的林詩懷以一通遠洋電話直接聯絡上食物袋公司──Roll'Eat西班牙總公司,不但誠摯表達對於該公司產品的喜愛及品牌經營的觀察,也分析了食物袋在臺灣市面上的雜亂且資訊不統一的現況,期望能夠將食物袋引入臺灣市場。

在二〇一六年底,Roll'Eat從西班牙來臺找尋代理商,孤身一人的林詩懷當時與其他四間大有規模的公司共同競爭,面對面試時「為什麼我要跟妳合作?」的提問,林詩懷直言表示,其他大規模公司代理產品多、通路也多,Roll'Eat 食物袋在其中是否行銷成功,對於大公司而言重要性較不高。反之,儘管自身從零開始、現階段沒有任何通路,「但是對我來說,這就是我所有的一切,我必須要讓你成功。」林詩懷眼神堅定地說。

最終,或許受以上這段話打動,又或許因理念相同、聊得投機,林詩懷成為 Roll'Eat 臺灣代理商,開啟了漫長而精彩的創業之路。

林詩懷主動與西班牙食物袋廠商接洽,並靠著堅定地決心,打動了西班牙廠商,成功於臺灣代理「Roll'Eat 食物袋」。照片提供/林詩懷

自備客創立 如何行銷推廣成關鍵

在林詩懷開始與 Roll'Eat 合作後,「自備客」才於二〇一七年正式創立,取名的初衷源自他們對於環保最簡單的想法:「無論是買的或是家裡現有的,只要我自己自備了一些用具,其實我就可以開始這樣的生活。」消費者在自備客平台上不僅可以購買到環保用具,更可透過自備客對於環保故事的採訪了解零廢棄理念。林詩懷表示,期望消費者在自備客這個平台,不但可以購買到不同環保品項,也可以將自備客延續到實際的生活模式當中。

從沒有任何創業經驗到公司開始正式運作,從一人創立公司到逐漸成形的小型工作團隊,自備客逐漸變得更加完整、具規模,加上近年來政府對於環保的重視的,以及食物袋概念在臺灣剛興起時,自備客身為在臺首先販售的公司,一路想來,林詩懷認為對於自備客來說,這都是相當幸運的事。志同道合的工作夥伴也使得團隊更具向心力,「他會覺得說這件事情是重要的,我覺得當你帶著使命感做事,成果會是不同的。」林詩懷說,他們共同都認為自己正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自備客以網路販售作為起點,到淨灘活動的實際擺攤,在一次次活動中結識相契合的夥伴,因此拓展到了更大的販售平台,自備客也曾多次與VOGUE野餐日合作,共同推出聯名款食物袋。而後自備客更與一些小型有機實體店面合作,網路販售也陸續拓展到更大的平台,諸如:citiesocial、udesign、PChome、momo 等,自備客逐漸拓展販售通路,影響層面漸廣後,也有愈來愈多人主動來電詢問、洽談合作。

此外,自備客也主辦關於分享「減塑生活」的活動。「現在的生活模式,人與動物的距離真的太遠。」林詩懷表示,有感於普遍民眾對於垃圾的無感,自備客曾於動物咖啡店舉辦首場關於減塑生活理念的宣導活動,透過讓民眾直接接觸動物、拉進距離,使大家更急迫地思考:其實人類的一舉一動依然會嚴重影響到這些看似遙遠、實則親近且珍愛的生態環境。

自備客於二〇一七年正式成立,從食物袋起步,代理越來越多環保商品,同時也參與實體活動,讓看多人看見減塑也能很容易。照片提供/林詩懷

從一位母親的角度重新出發 「仙女棒布尿布」誕生

二〇一九年的自備客開始小有規模,在經營後期林詩懷更多了「母親」的身份,身為母親也使得林詩懷對於減塑生活多了一個思考新面向。小女兒因天生患有異位性皮膚炎,不能長期忍受傳統紙尿布的悶濕、不透氣,若是尿布濕了卻無法及時更換,女兒敏感的屁股肌膚便會立即轉為通紅。林詩懷也因此為女兒更換過相比紙尿布更為環保的布尿布,儘管號稱柔軟親膚、吸水性好、透氣度高,功能性再多卻也都無法解決根本性的問題:尿布濕了,身為母親要如何更及時清楚地察覺並做更換?

換過各大廠牌的紙尿布、布尿布,卻都因無法清楚發現尿布是否濕了、進而立即更換,便無法從根本性地改善女兒異位性皮膚炎所引發的問題,林詩懷可說是傷透腦筋。

於是林詩懷從二〇一九年便親自踏上了研發新型布尿布的道路。「可能會稍微顛覆大家的想像。」林詩懷表示,先前大家可能認為要即時更換幼兒尿布是一件麻煩且不便的事情,林詩懷與夥伴們便將「仙女棒」造型的顯濕條設計在布尿布背後,不同於一般顯濕條的直線設計,當幼兒的尿布濕了,尿布上的「仙女棒」便會緩緩「亮」起。

透過具有「尿濕顯示」功能的仙女棒布尿布,媽媽可以清楚看見布尿布的濕度,能夠即時地為幼兒更換尿布,以避免悶濕不舒適,甚至減少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尿布濕了、仙女棒即亮起的設計更可在親子互動間增添趣味性。「仙女棒亮了就像是小朋友要準備變身了!希望這樣的設計能夠帶給媽媽們更多生活上的一點小確幸。」林詩懷笑著表示。

此外,林詩懷指出,據統計,臺灣寶寶從出生到三歲間總共要用掉約八千件紙尿布,若是換成布尿布,三年期間只需三十件左右,又能輕鬆換洗使用,媽媽們大概再也不需著急於補貨囤積紙尿布,或是處理紙尿布造成的龐大垃圾量。仙女棒布尿布不但比傳統紙尿布更環保舒適,多了「尿濕顯示」功能也因此比一般市面上布尿布更便利,有多種花色可供選擇,更可將布尿布中的尿墊拆下即可作為泳褲使用。

林詩懷為了解決女兒的異位性皮膚炎困擾,投入研發「仙女棒布尿布」,在外觀就可看到尿布濕度,讓女兒舒適地成長。 照片提供/林詩懷

歷經一年多的漫長研發過程,親膚舒適、 省錢減廢的「仙女棒布尿布」於二〇二〇年正式誕生,林詩懷從一位「母親」的自身需求出發,研發出兼具親子互動、趣味性與滿盈母愛的減塑創新產品,而從創意發想、產品研發、成品上架發售,一路走來都對於行銷出身的林詩懷來說不簡單。

林詩懷首先從自身需求出發:異位性皮膚炎的幼兒對於尿布的特殊需求、自身對於傳統紙尿布使用上的疑惑,毅然決定落實對於布尿布的創新想法,開始研發一途。先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尋找解方,儘管不同於自身所熟悉的行銷領域,研發途中無論在材質的選用、顯濕條的設計、嬰幼兒穿著的舒適度及貼合度上遇到重重困難,林詩懷仍是一路尋找各式解方、反覆嘗試、步步克服,只為研發出媽媽與幼兒用了既便利又安心的「仙女棒布尿布」。

仙女棒布尿布經過漫長的研發完成,在準備上架行銷推廣的過程也同樣不簡單。由於布尿布本身在臺灣的使用率不高,使用者對於布尿布所了解的並不多,更對於「仙女棒布尿布」這類剛研發完成上市、還未經市場考驗的創新產品信賴度不高,更何況是將使用在家中心愛寶貝身上的貼身用品,媽媽們對於仙女棒布尿布的願意購買門檻更高。自備客如何以仙女棒布尿布取得媽媽們的信任成關鍵。

「仙女棒布尿布」為自備客首樣自行研發的商品,外觀清楚的顯濕條,讓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長,同時也減少紙尿布消耗,減緩環境污染。 照片提供/林詩懷

林詩懷表示仙女棒布尿布的推廣最大的困難點在於,在面對使用者對於創新產品未知的不信任感,即使是面對面介紹產品,自備客也難以將布尿布,此種需長期使用才可得知使用感受的貼身幼兒用品之產品理念做推廣,進一步觸及到在臺灣相對小眾的使用者。而使用者對於布尿布的觀念也經常停留在過去曾使用過、會為幼兒肌膚帶來不適感的布尿布等不好的使用者體驗。

為了打破使用者對於過往傳統尿布、布尿布的印象,自備客透過多場實際的試用會向消費者現場介紹仙女棒布尿布的不同之處、示範使用布尿布,更現場邀請爸爸媽媽們體驗布尿布的觸感、以及供幼兒試用,現場感受仙女棒布尿布的舒適體驗。也期望透過全臺各地布尿布的實體店面一一面對消費者進行介紹與推廣,教育消費者並一同學習「媽媽之道」。

察覺自身所需 環保生活中獲得成就感

打開自備客網站,消費者可清楚看到自備客的四大主軸──「外出減塑」、「居家減塑」、「經期減塑」、「育兒減塑」,這是自備客推動減塑的四大面向,林詩懷表示,這些生活層面是最容易產生垃圾的,因此也成為林詩懷最想去克服的部分,在無意識製造垃圾的過程中,大眾是否思考過後續會造成的影響是什麼?自備客想帶領消費者從這四大面向出發,共同在減塑生活中思考與學習。

林詩懷表示,尤其在「育兒減塑」方面可以看到無論是減塑思想與行動上的明顯變化。就林詩懷的觀察,許多身旁朋友在育兒前對於減塑較不在意,但在育兒後,小孩成為動力,逐漸認為自身身為父母,必須要為了小孩做出實際有利於小孩生長環境的改變,甚至教育小孩該如何在生活中更加地環保。「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我會特別把育兒減塑這塊提出來。」林詩懷笑說。

不僅僅是環保產品的販售,自備客想傳遞的是一種零廢棄的環保生活概念,自備客平台如同部落格般分享許多零廢棄人物的專訪,透過議題的分享、人物的採訪,自備客期望提供消費者另一種管道,認識零廢棄的內涵與分享更多對環境友善的環保生活故事。「如果今天大家在自備客的平台曾經購買過食物袋,或許可以跟著我們一起慢慢地往更零廢棄的生活去嘗試。」林詩懷表示,這是自備客期望帶給消費者的。

林詩懷(右前一)帶領自備客團隊,盼能改變顧客消費習慣,將零廢棄概念融入生活。照片提供/林詩懷

林詩懷認為「環保」二字並不難,許多消費者認為環保減塑必須要購買與使用某些環保用品,有時甚至被如此想法制約了行動,反而為生活造成不便。以「食物袋」作為起點,自備客想告訴消費者,並非要以「環保」作為至上的生活教條,而是要更專注在自身,察覺自己真正可以捨棄與需要的是什麼,從中獲得成就感與快樂,並且能夠支持你持續下去。「自備客期望成為消費者與環保生活之間的橋樑。」林詩懷堅定地表示。

採訪側記

在訪談過程中,我們相當敬佩林詩懷創業的勇氣。事實上,在辭職之前,林詩懷連公司的雛型都尚未規劃完成,甚至連要販賣的「食物袋」都還在洽談階段,但林詩懷卻能毅然決然地辭職,開啟推廣減塑生活的道路,真的不簡單。去年,自備客更自行研發出「仙女棒布尿布」,一款具有顯濕功能的布尿布,這也讓自備客從一個單純引進商品的平台,變成能自行研發產品的公司。期望,未來林詩懷能帶領自備客再創高峰,讓環保減塑的觀念更廣為流傳。

延伸閱讀

綠色商品購物平台 販售「綠好物」

食物袋取代多餘包裝 米豆提倡減塑愛地球

手作布衛生棉 生理期不再月月煎熬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6則報導
2,271則影音
708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2,225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492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354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221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2,664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200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835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194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6,000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4,717
推:
0
回應:
0

食物袋到布尿布 林詩懷減塑創業從零開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46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46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