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改建大樓之潛在注意事項─貼心提醒 系列報導七十九
廣慈博愛院BOT案似乎社區民眾都很期待可以都更,將自己的房子改建為大樓。至於寶寶是希望仍為四樓公寓的。為什麼?
現在前後通風,只要開個面向巷子的落地窗和主臥室的窗戶,然後將對防火巷的書房和臥室窗子打開,在開廚房的門,就可以南北向通風,頂多開電風扇,而且寶寶前陽台都種了雞蛋花、竹子各兩株;石榴花、聖誕雪、曇花、菩提樹、孤挺花、蘆薈各一盆,看出去綠意盎然,夏天雖然炎熱,還可過得去。但是一旦改建,勢必要用冷氣否則通風不良,因為不可能前後通風。最多邊間時兩面有窗,也不及前後通風來得徹底。單是空調費、電梯費、管理費就是一筆數目,而且到時候人口複雜,很多事情不容易取得共識,不像現在,一個樓梯僅六戶,事情簡單,輕鬆解決,鄰居和睦相處,一團和氣。
寶寶看到有提到辦公大樓對人的影響這樣的文章,雖然都更不是辦公大樓,但是大樓的本質是一樣的,特地轉貼上來,請社區居民參考。
其中提到很重要的問題,是要經常打開窗戶讓新鮮空氣進來,請問:廣慈博愛院開發後有33層旅館、25層住商大樓、15樓老人住宅、13樓利服務/社區住宅、9樓活力健康中心、5樓身心障礙養護/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這麼多的空調設備對周邊住戶強力放出冷氣設備的熱氣;
加上公園設置10部遊覽車、468輛汽車及500輛機車位;社福用第600輛汽車位、機車1496位;商三用地提供汽車711輛、機車1196輛。總共有遊覽車10部、汽車1779輛、機車3192輛。這麼多的汽車每天進出各一次,還有臨時來探訪親友、老人醫療看病、看護進出、旅客出入所可能的計程車輛,都要排放出汽車廢氣。。。
請問大樓換氣所需的新鮮空氣從哪裡來???
社區鄉親您所賴以生活的新鮮空氣在哪裡???
辦公室久待會胸悶、頭痛、想睡的原因是什麼?
------談不良辦公室空間對人的影響以及根本改善之道
http://tw.myblog.yahoo.com/jw!iG0B7fSWFRtHpEcCkQDomRU1lFw-/article?mid=18582
@@@@@@@@
部分摘要:詳細內容請參考原出處
都會區勞工每天工作量往往超過八小時,長時間處在大樓封閉型的室內空間,到下午就經常昏昏欲睡,還有人會感到胸悶、頭痛,這很可能是室內空氣品質出了問題,「病態建築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 ; SBS)」已然成為現代職場的新隱憂。
北市半數工作場所 空氣品質糟
台北市勞工局勞動檢查處長許明倫說,大台北地區工作場所約有五成有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通風不良等問題。他表示,都會區勞工長時間處於大樓封閉型的室內空間活動,室內常不通風,也沒有日曬,室內人口密度過多,即可能累積危害健康的因子。
。。。。勞檢處檢查員李士弘說,現在辦公大樓設計多為玻璃帷幕及中央空調系統,最常見到因中央空調未設回風裝置,雖然室內空氣有循環裝置,卻未送進新鮮空氣交換;另外,位在舊式大樓地下室的辦公室,空氣流通欠佳,也會造成二氧化碳濃度飆高。
中央空調辦公室 須設回風裝置
李士弘指出,長時間待在油漆、建材含高量甲醛揮發氣體所污染的空間,同樣也會產生「病態建築症候群」的不適症狀,最常見的是新裝潢好的辦公室內,有油漆及防水塗料、木板黏膠等散發出的揮發性氣體或甲醛,至於有人在工作場所會點芳香精油、噴灑消毒清潔劑等,都可能成為室內空氣污染源,影響健康。
。。。。對於新裝潢好的辦公空間,可利用午休或下班時間,將門窗打開,讓氣體揮發;也可在室內擺設綠色盆栽,並避免用芳香精油或噴灑芳香劑作為改善空氣品質的方式。 。。。。。
前幾個月,有一位看診的客戶常會抱怨,進到辦公室,只要待超過十五分鐘,馬上會感覺頭暈、頭痛、胸悶、吸不到空氣,一定要把門打開,甚至加電扇,這種身體缺氧情形才會改善,這即是很典型的病態建築症候群的案例。
病態建築症後群,原文為Sick building syndrome,簡稱SBS。主要是個人的身體不適症狀產生與所處的空間有關,尤其是辦公室。1984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三成的新建築或者新裝潢屋可能與SBS有關,SBS大部分與室內空氣品質有關。這些導致室內空氣品質惡化的經常是過熱、空氣流通與否及空調系統所引起。其他像是建築材質本身散發出來的有毒污染物,諸如大家熟知的甲醛及其他有機溶劑等等,室內霉菌、某些辦公器材產生過量的臭氧導致,缺乏新鮮空氣的導入或者沒有將空氣適當的過濾或排除等等。
改善的方法,必須針對來源來處理,因此,加強對外空氣的通風、交換率、過濾舊空氣、減少空調使用、減少有機溶劑產生及減少過敏原(像是抑制霉菌等等,大部分的霉菌滋生與空調系統與飲水系統有關)的任何改善方式都能儘量使用上,現在推廣的綠建築設計目標都是在朝減少SBS做努力。另外加芳香劑、或精油,只會讓空氣越來越糟。在去除異味或甲醛,其實有些光觸媒的產品可以輔助做不錯的改善,這些光觸?不需插電,算是節能省電又能淨化空氣的好幫手。
。。。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