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伯公下在地文化發展協會懷抱理想返鄉,用創意顛覆印象

2021/08/17 10:09
3,55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伯公下在地文化發展協會是由地方青年組成,懷抱理想回到家鄉,帶動新坡地區,用年輕人的視角宣傳客家傳統文化,創造適合青年洄游的舞台。多次舉辦展演課程,藉由古厝空間進行的方口獅彩繪、植物染工坊、客家知識學苑、在地導覽等活動,駐點百年文化載體—林家古厝,達成場域活化的功能,近期打算自創品牌「漫遊西河」,將小麥製品、藍染藝術包裝成商品,回饋部分收入做為持續活化地方的基金。

照片

2021年2月拍攝
(圖一)協會成員在大樹伯公廟前頭戴方口獅宣傳客家文化

 
在地青年顛覆印象 創造文化堡壘
「伯公下(bagˋ-gungˊ-haˊ)」顧名思義是客家語土地公廟附近的意思,普遍民眾認為土地公廟應該是長者聚集的場所,因此這個名稱常被人誤以為是宗教信仰的團體或長者凝聚情誼的協會,這群年輕人用形象上的反差,顛覆所有人的印象。
協會的成立可說是無心插柳,在科技發達的年代,年輕人們無不嚮往都市生活,奔向外面的花花世界,許弘霖總幹事說自己也曾覺得觀音無趣,所以都往鄰近的中壢區活動,但是最終還是回到了家鄉,就在因緣際會下觸動自己的那一份歸屬感。於是向夥伴們提議,一起創造一個「不無聊的觀音」。
看似簡單的念頭,讓協會的主要成員們投入了無比的心血,讓這看似瘋狂、稚氣的玩笑話一步步的成真。起初許弘霖與夥伴們在家門前的空地播起電影,開啟星空下蚊子電影院,邀請附近鄰居共襄盛舉,拉近友好關係,無意間吸引林家古厝屋主林大哥注意,談笑風聲下決定出借林家古厝作為協會基地,逐步搭建起觀音客家文化的堡壘。

照片

2021年4月拍攝
(圖二)林家古厝大灶炊煙裊裊

 
觀音致命傷 扭轉逆勢宣傳協會
談起桃園人對家鄉的印象,多半提到航空城、大溪豆乾與復興鄉拉拉山等等,鮮少人對於觀音有更深入的認識,這可說是地方發展的致命傷,要迅速推廣並凝聚地方向心力其實不簡單。
當時青年返鄉多半是短暫停留,若期望青年返鄉更重要的是喚起愛鄉意識,發起人許弘霖認為選舉時有大量返鄉人口是最適當的宣傳時機,為了讓更多人看懂,內文以國語、客語兩種語言寫成,就這樣拿著雙面DM,一張一張的向返鄉的青年宣傳。原本以為紙本DM效果不彰,努力化為泡影,沒想到卻為協會招攬得力助手,一連串的幸運及助力就連他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議,正是協會的開端。

照片

2021年2月拍攝
(圖三)協會成員懷抱理想返鄉創地方發展

 
用音樂拉近在地的心 望青年返鄉發展
音樂可說是拉近彼此距離很重要的力量,即使語言不通,人們仍可以憑著旋律感染音樂的氛圍,所以協會在伯公廟前舉辦音樂會,邀請在地居民擔任表演團,一方面是讓有表演慾的長輩有展現自己的機會,另一方面,透過交流認識彼此,表演團體很豐富,也很接地氣,有永興宮花鼓班的阿婆們,亦有水電行老闆,音樂會就是這樣的多元,新坡的居民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愛家鄉。
這群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採取不同於傳統的多元經營模式,從田野調查,了解人文脈絡,推想客家文化的樣態;透過音樂、影片與網路,邀請外地人參與,喚起在地人的家鄉意識;舉辦客家音樂會,逐步勾勒出理想中的觀音。
《望時間會留》歌詞講述一位年輕人決心回鄉打拼,陪伴關心自己的家人,打拼之路也許跌跌撞撞,只要肯努力,總有看見曙光的一天。許弘霖引述這首歌,想像著新坡孩子當初返鄉的心情,是為了創造一片天,讓在地人願意回家,未來也將創造屬於新坡的一首歌,期望運用音樂的力量鼓勵年輕人回鄉發展。

照片

2018年7月拍攝
(圖四)伯公下音樂會,拉近居民情感

人情溫度是助力亦是壓力
現今資訊科技時代,人們可以輕易地在網路上保存資料,也可以輕易地忘卻人與人之間的溫度,雖然有人建議許弘霖使用材料包的方式,在疫情期間持續推廣客家方口獅,但是他拒絕。許弘霖說:「網路確實可以傳遞消息或販售商品,但是無可取代親身體驗的樂趣。」現在人與人的交流越來越少,當初他想將在地文化推廣出去,某部分是希望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在早期農業社會人與人關係緊密,家家戶戶都互相認識,總幹事說:「在這裡,鄰居對我的認識多半不是因為我,而是來自對爸爸或爺爺的認識。」推廣家鄉的文化工作對他而言不僅是初衷,更是一種使命。因為協會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檢視,甚至關乎家族,這也是協會成員積極找尋出路的原因,正因為沒有退路,才非得成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