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防疫時期,大家都應該知道的六大吸菸禮儀

文字-A A +A

台灣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最近降至個位數,8/25甚至出現許久未見的「+0」(零確診人數)的好消息,除了知名外送平台好推出「加零」諧音梗優惠代碼,民眾普天同慶,許多觀光地點及百貨公司賣場紛紛湧現人潮。

戴口罩、勤洗手、酒精消毒,這些是全民都知道的基礎防疫觀念。但很多人卻不曉得日常生活中有一個潛在新冠病毒來源,那就是「吸菸」。

根據科學研究指出,吸菸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傳播潛在危險因素,當吸菸者受到感染,吸菸者吞雲吐霧、咳嗽、打噴嚏的時候,將呼出帶有新冠病毒的氣溶膠,並汙染香菸濾嘴、吸菸器具(電子煙及水煙)等物品。先前芬蘭的漢他病毒大爆發就被認為跟吸菸行為有關。

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在氣溶膠中存活至多4小時,而新冠病毒卻能在濾嘴跟吸菸器具表面上存活到2-3天之多!

除此之外,該篇研究指出,即使與人保持距離,這些受汙染的物品表面、周圍空氣及氣溶膠,就可能被動感染非吸菸者。

有鑒於此,學者強調六個吸菸禮儀以避免COVID-19疫情擴散:

一、戒菸或減少吸菸

二、只在指定、獨立且通風良好的地點吸菸

三、非吸菸者應避免在吸菸者周遭,以避免被動感染(Passive Infection)

四、實施消毒吸菸器具的措施

五、吸菸器具應為一次性或不可重複使用,並避免共享吸菸器具

六、所有吸菸器具及菸蒂必須被視為汙染物來丟棄

照片來源: Tobacco Smoking a Potential Risk Factor in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Infection

反觀台灣法規,「菸害防制法」目前開放半戶外空間餐廳、雪茄館及晚上9點以後開始營業的KTV等營業場所能夠吸菸。換言之,等上述場所開放營業以後,新冠病毒就有可能透過吸菸者的飛沫傳播,附著在傢俱、門把、牆壁上,恐成為疫情一大破口。解決之道,應在於全面禁止室內吸菸,吸菸者必須到通風良好的吸菸區,確實隔開非吸菸者,方能有效保障民眾的健康,打贏這場防疫的仗。

參考資料: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306971/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21.08.23

犖子說

加入時間: 2021.08.23
78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從菸草歷史看菸品更迭

2023-03-17
瀏覽:
2,022
推:
0
回應:
0

「呼吸」也會胖 原來是真的

2023-03-09
瀏覽:
1,624
推:
0
回應:
0

這個名詞 民眾誤會了數十年

2023-02-24
瀏覽:
2,669
推:
0
回應:
0

名不符實的健康評估辦法

2023-02-19
瀏覽:
3,035
推:
0
回應:
0

微小火源 足以燎原

2023-02-12
瀏覽:
1,831
推:
0
回應:
0

盼了15年的法案 總算通過

2023-01-13
瀏覽:
3,612
推:
1
回應:
1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2023-01-07
瀏覽:
2,641
推:
0
回應:
0

政黨不應低估延遲菸防法的後果

2022-12-30
瀏覽:
4,397
推:
1
回應:
0

美國研究: 紙菸二手煙對兒童帶來永久性傷害

2022-12-23
瀏覽:
1,227
推:
1
回應:
1

紐西蘭無煙環境法 省下32億美金醫療支出

2022-12-18
瀏覽:
1,433
推:
0
回應:
0

後防疫時期,大家都應該知道的六大吸菸禮儀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77,293篇報導,共12,21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77,293篇報導

12,21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