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暢談心路歷程
文●攝影/陳淑沁談起音樂創作,大馬知名製作人管啟源總有很深的感觸。他原本是名錄音師,後來慢慢開始作詞並撰寫女性雜誌的專欄,不知不覺久走到今天的音樂事業。
管啟源相信,作流行音樂本來就不是一種能完全被系統化的工作,音樂人都會有同樣的夢想,就是不需要洋洋灑灑幾千字的的企劃案和冗長的會議,心裡期待的就是一種對才華的信任。
可是,話鋒迴轉,他表示自己的想法是傻子才會有的。雖然如此,他在很久以前找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搬了簡陋的錄音器材和樂器,沿著海洋的公路一直北上到小島去錄音。當他沒有靈感的時候就去潛水和拍照,或到酒吧喝酒聊天,歌曲一點一滴的浮現在腦海,最後連唱片封套也拍攝完成了。
至於那張唱片最後賣不賣,管啟源表示,沒有虧本就是了。重點是當時公司決策人對創作歌手才華的信任,現在已幾乎銷聲匿跡。他強調,讓歌手任性的動用一群還未上道的音樂人,還要冒著錄音素質不好的危險,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最後,他補充,如果能找到那首由阿牛主唱的Blue Blur 22, 就能聽見當年他錄下的海浪聲,還有一個有關二十二歲男生的情懷。
對於創作,李志源就像是訴說著一個故事,用當下的情緒透過旋律和歌詞來表達。他的哥哥李志清是大馬有名的音樂人,成名代表作是寫給瘐澄慶的《情非得已》。眼見哥哥的成就,李志源開始覺得從事音樂工作也能有所作為。
在離開校園後,李志源帶著自己的創作到版權公司去,卻陸陸續續被退稿,心情不禁盪入谷底。可是,他了解選擇作音樂的人是比較夢想派的,不能以收入來衡量自己的努力。只要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再怎麼辛苦都是值得的。
音樂人在成名前會為金錢煩惱,主要是因為無法掌握自己的才華要等多久才會被肯定。李志源表示,家人和身邊的朋友都曾擔心他從事音樂工作的前景,但卻在他一再堅持下,終於闖出了成績。
隨後,李志源所作的曲子收錄在港馬台三地歌手的專輯裡,其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潘瑋柏主唱的《路太彎》。由於這是第一首擁有MV的主打歌,所以對於李志源來說是莫大的鼓舞。歌曲的意境是鼓勵大家努力去爭取屬於自己的幸福,就算過程中遇到再多的挫折,都不可失去最初的希望。
針對香港,台灣和大馬中文樂壇的趨勢,李志源表示,目前還是以台灣的樂壇走向為主,而新起的選秀比賽讓抒情搖滾成為流行曲的走勢。香港中文樂壇的市場雖然較小,音樂創作具有很高的新鮮度。至於大馬的樂壇則受限於宣傳管道和製作費,因此唱片公司不敢貿然作出太大膽的嘗試,反而比較傾向仿效台灣的作業方式。
從錄音師到音樂版權行政顧問兼音樂創作者,楊智中所接觸的人事物都離不開音樂的世界。對他而言,創作就是要寫出感動自己也能感動別人的歌曲,當遇到瓶頸時,就會參加戶外活動好讓自己好好充電,尋找更多的靈感。
楊智中在1995年發表生平第一首曲子《迷惑》,是當年和太太共同創作的作品。他認為,好歌應該是朗朗上口和有記憶價值的。歌曲猶如藝術品一樣充滿主觀性和特色,所以他會尊重所有的詞曲創作。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