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人權近日常 縮短台人移工間距離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陳盈淳、李佳芸 綜合報導】台灣近期經歷了疫情下的移工禁足令和勞動政策的改變,遠洋漁業的移工困境及看護薪資議題也再度浮上檯面,移工議題成為眾人討論的焦點。「Ayo-Ayo!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權特展」,引領觀眾審視平凡的⽇常⽣活裡,在合法制度背後所隱藏的移工困境。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認為,外籍漁工是處境最糟的,相關規範和人權保障幾乎沒有。外籍漁工在海上生病或落海,船長很可能不處理,而這世界也沒有任何人會知道。這些移工對台灣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個人,而是貢獻很高的一群人。然而,有些台灣人會覺得移工是很邊緣的,甚至是外來者。

本展覽以台灣人的立場,看待台灣社會結構與政策問題,並試圖關注移工處境,反思台灣政策可以做哪些改變,以及重新審視自身看待國際勞動者的心態。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廖雲章表示,在台灣這三十年發展過程中,移工一直是我們的一份子。移工幫助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從101大樓、高速公路、高鐵和捷運,其實都有他們的貢獻。

本次展覽內容雖沉重,但策展單位首先透過產品型錄等形式,介紹移工對台灣經濟的影響與付出,並呈現勞動現場,使民眾能親身感知移工處境,進而了解國際勞動者在台灣生活的真實需求和來台時所懷抱的期待。觀展民眾謝佳凌提及,此展有許多情境式的設計,比如說讓觀眾模擬外籍漁工視角,自狹小的船艙縫隙向外看,令她印象深刻。

「其實我們平常跟移工接觸的機會不多,這點我覺得滿可惜的。我覺得社會應該要跟他們(移工)有更好的融合,」觀展民眾張群健說道。策展單位以日常為構思,拉近移工與民眾的距離,使移工問題不再只是遙遠的議題。展方用生活化的方式讓民眾了解台灣社會對於移工處境的缺失,並期望台灣人能醞釀出「為明日社會而改變」的行動準備。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5.02

政大大學報

加入時間: 2007.05.02
1,618則報導
685則影音
221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5

嘉年華造機會 選手發展重在教育制度

2022-12-28
瀏覽:
4,883
推:
8
回應:
0
3:04

國民法官制度元旦上路 法官攜手人民參與審判

2022-12-16
瀏覽:
4,139
推:
2
回應:
0
2:32

台北市增禁塑類別 飲料業者加緊因應

2022-12-09
瀏覽:
2,680
推:
4
回應:
0
2:41

展覽再現八〇 藝文政治子題盼引省思

2022-12-09
瀏覽:
4,978
推:
0
回應:
0
3:05

傳統融合嘻哈 二結王公廟展新氣象

2022-12-09
瀏覽:
4,080
推:
0
回應:
0
3:57

SMA特展登場 藝術手法表達漸凍者困境

2022-12-09
瀏覽:
2,501
推:
2
回應:
0
3:25

北市YouBike1.0退場 2.0量能與跨市租還成問題

2022-12-09
瀏覽:
1,962
推:
0
回應:
0
3:22
2:30

國小音樂課引入北管 傳統藝術得存續

2022-11-25
瀏覽:
4,874
推:
205
回應:
0

移動人權近日常 縮短台人移工間距離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77,212篇報導,共12,21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77,212篇報導

12,21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