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環,再生
【記者/洪渝淨 杜美慧 顧庭安】「在以前,東西壞了就修;但現在,東西壞了就丟」。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與諸多便利的發展,使得現代人對物質的價值觀與以往截然不同。修理東西被認爲是件過時又花錢的麻煩事,與「換新」相比之下CP值太低,人們越來越不願意「修補」,而選擇「換新」,汰舊換新已成為現在大多數人的主流思想。但是資源不斷被取用,那些原本還有利用價值的材料不停地被浪費,為了讓這些材料能將價值最大化,本專題報導能讓民眾更瞭解舊物循環,落實循環經濟生活美學。丟東西之前,也許可以再想一想,這些即將被丟棄的東西,有沒有辦法透過加工的手法,讓資源不斷回收再利用,使它們重獲新生。
照片
▲成大資源循環研究室 陳偉聖教授與博士生李政翰
陳偉聖教授研究資源循環多年,也帶著博士生李政翰參與過許多企業的合作,目前專門在做都市採礦,未來李政翰將專門做海洋採礦。
照片
▲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 專案經理林芳如
致力於「循環經濟」與「地方創生」,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用社會設計解決社會問題,創造更多企業永續價值。
2019年 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 榮獲《遠見雜誌》第十五屆企業社會責任「傑出方案-環境友善」企業楷模獎。
照片
▲拆解被丟棄的牛仔褲,再重新與其他布料做結合,交織成另一件二手衣。
照片
▲自製的蜂蠟布不僅防水、保溫,還能代替一次性塑膠容器,直接裝載食物。
照片
▲使用舊材加工處理,變成可以在上面DIY,擁有個人風格的環保提袋。
南臺科技大學 資訊傳播系
影音新聞團隊/ 杜美惠 洪渝淨 顧庭安
指導老師/梁丹青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