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空氣品質可以降低失智風險
空氣污染現在已經是危害我們健康的最主要環境威脅之一。根據美國健康影響研究所的年度全球空氣狀況報告指出,全世界有95%以上的人口正呼吸著受污染的空氣。此外,我國秋冬季節易受氣象條件與地形影響,是空氣品質不良的季節。日前根據環保署空氣品質預報指出,最近季節變換,東北季風增強,因此空氣中會挾帶輕微境外污染物影響台灣。據環保署的調查指出,我國約有四成為難以操控的境外污染源,另外約有六成則為境內污染源,包括工業污染來源(例如鋼鐵業、石化業、水泥業、化學製品製造業產生的汙染物)、移動污染來源(如交通工具產生的廢氣)及其他污染源(如餐飲的油煙、營造的揚塵和露天燃燒)。
空氣污然中的懸浮微粒(PM2.5)和有害物質常常引發呼吸道、眼部、心血管和腸胃道疾病,和影響腦部功能。科學界過去已經知道,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中和阿茲海默症的腦部病變相關,尤其是與腦中「類澱粉蛋白」的積累有關。類澱粉蛋白質所形成的斑塊在不斷累積之下,會破壞健康的神經細胞,造成記憶、感知和整體心智功能受損。 因此改善空氣品質是否的確會降低腦部病變的風險的真實數據,是學界一直在研究與調查的方向。
在今年美國阿茲海默症的年度會議中,有三項長達至少十年的追蹤研究證據顯示,空氣污染可能是失智症發展的重要因素。
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發現,改善空氣品質量可能會減緩美國年長女性的認知能力下降並降低老年癡呆症風險。研究發現,在這十年間,每降低10%的懸浮微粒 (PM2.5) 和交通相關污染物(二氧化氮)與失智風險降低 14% 和 26% 相關,無論她們的年齡、教育水平、居住的地理區域和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
美國加州大學的跨國研究團隊則是發現,減少空氣中懸浮顆粒物與法國成年人失智症的風險降低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在研究調查的十年之間,每立方米空氣中每微克氣態污染物 (μg/m^3) 的懸浮微粒PM2.5 降低之後,法國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 15%。
此外,雖然過去在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中發現了空氣污染與β 類澱粉蛋白 增加有關,但關於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之下,對β 類澱粉蛋白的影響仍不清楚。美國華盛頓大學流行病學研究人員追蹤了二十年間空氣污染物中懸浮微粒 (PM2.5和PM10) 和空氣污染物(二氧化氮)的變化後發現,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物與血液中較高的 Aβ1-40 (類澱粉蛋白斑塊的主要成分之一)有關。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