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傳統新技術 搖身轉變火龍果達人

文字-A A +A

【記者 林品慧/台中報導】

位於台中市外埔區的佛加庄紅龍果園,今年68歲的果園主人范振清先生原本是在屏東教書而後返鄉務農,當年53歲的他因毫無相關經驗導致他前幾年收成不盡理想,甚至種出過鹹的紅龍果,後來決定不使用農藥及除草劑,突破傳統技術採用「株多枝少」的做法,成功讓他種出以市價賣出300元的紅龍果,也使他獲得神農獎的肯定,目前也積極研發新品種,致力於將它的品牌能夠外銷出去。

根據農糧署農業統計年報資料,紅龍果種植在台中市后里區、外埔區、彰化縣二林鎮及南投縣集集鎮一帶較為集中,這些地區即佔全臺總面積45%。(攝影/林品慧)

感悟思慕之情,返鄉務農

范振清原本在屏東住了30年,期間換過很多工作最後在學校任職,而後接到岳父母相繼離世的消息,有感於自己年事已高,遊子他鄉打拼多年想到家裡還有年邁的雙親,他認為要趁還可以照顧他們的時間盡量去陪伴,「年紀大了總會想到落葉歸根,最重要的因素是我的父母親,所以就想說可以回來幫忙」,於是民國95年返鄉幫忙家裡農事。

范振清受訪時提到,種紅龍果並不在他回來的計畫之內,最主要的動機是想陪伴父母,從旁協助父母親務農,「結果幫著幫著,他們就有這個意思希望我承擔這個事業」,小時候有接觸過農事工作卻不是專業性質的操作,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

慣行農法,入不敷出

一開始范振清是跟著父母親從事「慣行農法」,傳統性的農事作業就是使用大量的化學肥料及農藥,並沒有正確的管理知識,對土壤、溫度、濕度、養分都沒有去講究,而當時的他也不認為這樣的做法是錯的,因為只有接觸過父母親的指導所以也傳承他們的做法,結果付出的成本跟收益不成正比,甚至因氮肥施灑過多而種出過鹹的紅龍果。

「曾經我也想過放棄從事農業,前幾年吃都吃不飽,肥皂一塊都用好幾個月,洗頭髮的也都去買洗車場一大桶很便宜那種,很可憐,但是我們身為客家人,脖子很硬,所以我們並不會認輸」,因緣際會下,范振清的農友從南投帶來了一顆飽滿亮麗的紅龍果到他面前,那時候他才知道原來這個產業不是不行,而是自己用錯方法,因此他就到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及中興大學農業推廣中心等農政單位,去學習正確農場管理的相關知識,開始改變以往傳統的種植技術。

一改過去水平棚架式栽培,范振清採用單柱四株垂掛法種植。(攝影/林品慧)

改變傳統技術,收益大增

去農政單位學習過後的范振清,了解到果實的發育跟土壤惡化有很大的因素,因為父母親那代並沒有這樣的知識,導致種植的土壤曾經酸化到PH3.6,一年僅有一次的收成,為了使土壤回到中性值不再酸化,范振清放棄使用化學農藥及肥料,決定改以添加有機質肥料並添加微量元素,花了三年才慢慢使土壤得以平衡。

「早期社會發展的過程是農業時代,能夠吃飽就好,我的父母親沒有發現這個社會在改變,已經慢慢從純農業社會到士農工商社會,甚至農業已經不再是裡面最主要的一個產業了,消費者已經不在只是要求吃飽,我有錢了,我就會想要去吃好」,觀摩、學習過後的范振清,不再只是求量而是在求值的過程。而在求量求值改變的情況下,並沒有符合到父母的期待,「他們因為怕我們會餓肚子,產的量不如他們預期,曾經他們這樣的煩惱產生出錯誤的認知,也因為這樣氣到兩年沒有跟我對話,鄰居也都來嘲笑我」,這樣的轉變讓他一開始也認為是否正確。

「第一年我們也懷疑是運氣,第一年,產出的量是三萬五千斤,產值28萬,可是第二年我再減量七千斤,產值是51萬,比第一年產值多出相當多啊,我們的產值已經是他們的好幾倍了,從第二年這裡我就確定我們的方向是對的」,因此范振清認定他所用的方法並沒有錯,從第二年開始產出量越縮越短產值卻也逐年提高,曾經產值達最高是將近兩百萬。 

以前有句俗諺「多子餓死爸」也能反映在農業上,范振清也套用這樣的觀念改變以往株多果子多的作法,採用「株多枝少」,讓每個枝條只留兩三顆果實使維持一定的品質跟甜度,人工下去一顆一顆把關讓甜度維持在18,售價也就自然提高。

不安於現狀,持續研發

范振清在民國98年獲選台中區及外埔區模範農民,民國100年得到神農獎等多項獎項終獲肯定,「我在果子上的收益突破了我的父母親好幾倍之後,他們才認定原來我這樣做是對的」。

現今范振清自創品牌後,收入穩定,卻不會安於現狀,目前也開始市售近年研發出的新品種「粉紅佳人」,是帶有粉紅色光澤的火龍果,有特殊的香氣及口感,有感於市場飽和,若想要與他人比較出差異,就必須創作出自己的特色,並做出改變。另外范振清也已研究多年石榴的種植技術,是現今台灣第一人開始種植石榴,在未來幾年或許將會看到火龍果達人轉變為石榴達人。

結束產期前準備出貨的紅龍果,每顆都像機器生產出來似的。(攝影/林品慧)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9.09.29

靜宜大傳創事紀

加入時間: 2009.09.29
1,334則報導
672則影音
161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0

陶藝豐富的色彩盛放

2024-03-27
瀏覽:
5,310
推:
1
回應:
0
3:12

引領社區轉型 躍上永續發展

2024-03-20
瀏覽:
7,852
推:
0
回應:
0
3:02

興衰多年 堅守漁業之路

2024-03-20
瀏覽:
7,436
推:
0
回應:
0
2:39

健康好身體 練練五禽戲

2024-03-13
瀏覽:
6,180
推:
0
回應:
0
3:31

百年命相館繼承人 淡看人生

2024-03-13
瀏覽:
17,001
推:
1
回應:
0

玉雕藝術家 見證臺灣玉興衰

2024-03-13
瀏覽:
4,790
推:
0
回應:
0

金屬陶藝家林時植

2024-03-06
瀏覽:
4,608
推:
0
回應:
0
3:29

馬國女婿來臺 實現年少夢想

2024-03-06
瀏覽:
6,228
推:
0
回應:
0
3:02

轉型傳統林業 建立木工創生

2024-03-06
瀏覽:
14,321
推:
3
回應:
0
3:35

陶藝巧手 植栽與神怪交融

2024-02-28
瀏覽:
7,402
推:
0
回應:
0

改良傳統新技術 搖身轉變火龍果達人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095篇報導,共12,81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095篇報導

12,81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