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旅行的意義 2021年後疫情時代的旅遊概況與展望
疫情過後可預見的是,各國政府為了刺激疫後經濟,旅客們為了「補償」這兩年多的旅遊空白,出現爆炸性旅遊潮。但後果可能像是2020年南法的克羅勒島一般,再次破壞生態、降低旅遊品質並增加航空業碳排放。
生態旅行強調減少對環境以及自然的干擾,圖為法國楓丹白露宮。圖片來源:趙偉婷攝
COVID-19疫情 旅遊業進入看不到盡頭的寒冬
「好想出國旅遊啊!」、「什麼時候才能再去歐洲、日本等國家?」,應該是目前許多台灣人的心聲。
2019年底開始的COVID-19疫情延燒至今已經滿兩年,多國封閉國界,限制人民移動。2021年疫苗問世之後,歐美各國雖逐步開放,但許多亞太國家仍採取謹慎、嚴格的防疫措施,謝絕外國國籍的旅客入境、居家或防疫旅館隔離、再加上檢疫費用等,大大提高了跨國旅遊難度與成本,全球旅行業仍籠罩在看不到盡頭的寒冬當中。
世界旅遊組織表示,2020全年的國際遊客數量較2019年減少將近10億人,降幅達73%,2021年第一季度的降幅更增加至84%。隨著歐美各國疫苗接種率提高,夏季雖然出現邊境逐漸開放的政策,使得區域旅遊稍微回溫;但比起2019年的旅遊水位,仍低了大約70%,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降幅更是達到95%。該組織預估,2020至2021兩年間,COVID-19疫情對全球旅遊業造成大約4兆美元的損失。
另一方面,肆虐的疫情激勵更多人開始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於是「生態旅遊」與「慢遊」的呼聲漸漲,盼望後疫情時代的觀光業可更加環境友善。
地中海度假天堂波克羅勒島,從2021年夏天開始限制每天能上島觀光與住宿的人數,以維護當地生態與旅遊品質。圖片來源:Wikiniedia Commons
疫情期間生態得到喘息 旅遊勝地紛紛祭出保育措施
雖然常被稱為「無煙囪工業」,但跨國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觀光區的能源供給與廢棄物處理、遊客對當地生態以及野生動物的干擾⋯⋯,旅行業對當地或是全球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事實上是顯而易見的。
許多觀光勝地在疫情期間遊客銳減,當地的自然與野生動物因此得到了喘息的空間,像是義大利著名的水都威尼斯,在少了遊客及高污染的大型郵輪的狀況之下,潟湖與運河內的水變得清澈,連海豚都再次現蹤。
為了保護復甦的大自然,許多城市也在開放後增加了生態保育措施。像是在法國南部馬賽到卡西斯(Cassis)間的峽灣群,在法國封城與旅行禁令期間,就因為人類活動減少,一種消失已久的水草因而奇蹟地在峽灣內生長,豐潤了峽灣內的微生物與生態圈。法國海岸保育署決定從2021年夏季開始,禁止觀光客跟當地漁船在峽灣內下錨,所有船隻只能快速通過、不能停留。
法國南部馬賽到卡西斯小鎮間的峽灣,從2021年開始禁止當地漁民以及觀光客在當峽灣內下錨,以保護當地海洋生態。圖片來源:趙偉婷攝
此外,許多觀光城市也開始思考旅遊對於當地的衝擊,以及其自身的生態負載力。位於地中海蔚藍海岸邊的度假天堂波克羅勒島(L’île de Porquerolles)在2020年暑假解封時,經驗了前所未有的登島人潮。擁擠的海灘與登山步道使得遊客滿意度低於五成,當地政府決定從2021年夏天開始,限制每天登島觀光與住宿的人數,不但能減少生態衝擊,也更能提升旅遊品質。
生態旅遊的兩難
面對旅遊業龐大的經濟利益與當地店家的生存困境,後疫情時代的旅遊轉型還是遭遇許多挑戰。
希臘的全國生產毛額(GDP)超過20%依賴旅遊業,在疫情肆虐期間,經濟遭受劇烈打擊。所幸2021年暑假,受益於亞洲、大洋洲等地區嚴格的防疫措施,加上遠程國際旅遊不便,希臘便成為歐洲遊客旅遊的首選。在聖多里尼島上飯店工作的Michael說:「今年夏天,雖然少了亞洲觀光客,但是多了很多歐美客人,尤其是英國人跟法國人,暑假時整個島都變成他們的領土。」
諷刺的是,旅遊業的復甦又再次打亂了希臘的能源轉型。原本希臘政府在疫情期間已宣布放棄煤炭發電、採用再生能源;大量遊客在短時間內湧入各度假小島,導致用電量大增,讓希臘地方政府不得不再次啟用燃煤發電,以維持旺季時的電力供給。
2021年暑假,希臘成為歐洲旅客的首選,大量的遊客潮使得希臘各島不得不再次啟用煤炭發電,以維持電量供給,圖為聖多里尼島。圖片來源:趙偉婷攝
回到前面提到短暫喘息的義大利威尼斯也再現旅遊人潮,受到當地居民與漁民反對的大型觀光遊輪,2021年夏季又重新開始航行在威尼斯瀉湖上。
國際旅遊業在2019年貢獻了全球約8%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儘管數據看起來不高,但是別忘了——旅遊可能只是人類(或少數人)生活中「一部分」的休閒活動。疫情過後可預見的是,各國政府為了刺激疫後經濟、旅客們為了「補償」這兩年多的旅遊空白,而出現爆炸性旅遊潮。但後果可能像是2020年的克羅勒島一般,再次破壞生態、降低旅遊品質並增加航空業碳排放。
限制遊客數、時間與方式,對生態干擾降低,追求「更少但更好」的生態旅遊,是各國與地方政府在解封時應納入考慮的,如此才能青山常在細水長流。
大噸位的觀光遊輪一直是威尼斯當地居民與漁民抗議的焦點。圖片來源:Trova l'intruso !, Hervé Simon on Flickr, CC BY-SA 2.0
參考資料:
- Courrier International (28/06/2021), « Les croisières, ce fléau écologique ambulant"
- L'InfoDurable (20/07/2021), « Contre le tourisme de masse, Porquerolles limite le nombre de visiteurs journaliers pour l'été »
- UN News (29/11/2021), "Coronavirus pandemic could cost global tourism $2 trillion this year"
- UNWTO, September 2021, 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19(5)
- You Matter (07/09/2021), by Clément Fournier, « Comment imaginer un tourisme durable, écologique et solidaire ? »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