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腳英雄搜救犬 訓練基地新落成
靈巧的身手、靈敏的嗅覺,搜救犬在經過好幾年訓練後,能夠快速在災難現場判斷出是否有生還者。九二一大地震讓官方及民間都意識到搜救犬的重要性,正式開啟了搜救犬的培訓之路,而到了2019年,亞洲地區通過聯合國搜救能力認證的搜救犬共有9隻,其中有7隻就來自台灣。
搜救犬隊小隊長凌國智:「這隻搜救犬叫做BETA,BETA比較特別的是他在2019年的時候,他有通過亞洲區的MRT搜救能力認證,他也是新北第一隻通過這種認證的搜救犬。在那時候花蓮他們還沒有培育搜救犬,我們就被分配到雲門萃提大樓那棟大樓的第三面那時候去做搜救,不到三分鐘的時候,BETA就有對一個地方在做標記,不到一個小時之後他們就回報說BETA叫的那個地方,往下挖有挖到一名罹難者,而且體溫還是溫的,是蠻難得的一次經驗。」
新建訓練基地 加強培訓能力
去年八月台灣建立了第一座警犬與搜救犬的合併基地,規劃了警消辦公廳舍、搜救犬舍與警犬社,除了犬隻間外,還有專用衛浴間、健身房、食膳房等設備,設置跑步機、平衡板來模擬震災時凹凸不平的地形,訓練犬隻的體能。
搜救犬隊小隊長凌國智:「像以往我們是分屬在兩個單位,一個是橫科訓練場,一個是土城,這兩個地方的犬舍都相對的比較簡易,並不是非常適合犬隻居住的,所以我們才想說找一個比較好的地點,然後在這邊蓋了一個新的犬舍,讓小狗比較有舒適的環境,還有寬廣的環境可以做訓練。」
犬隻訓練條件嚴格 人犬合作無間
為了培養彼此默契,領犬員幾乎是24小時都待在訓練基地,而搜救犬的訓練內容除了指令服從、狀況模擬之外,也會到室外與人親近,加強犬隻的社會化。
搜救犬隊小隊長凌國智:「要成為一隻合格的搜救犬,我們訓練的內容會有三大方面,就是有在於敏捷,他的身體肢體的活力,還有動能的展現上,然後再來就是服從,最後一個最重要的就是搜索,實際救災上他的搜索能力這三大項。真正在國際IRO認證的考試上面,考試通過要達到70分的合格標準,當下的考試我們才算是通過的。」
搜救犬隊控犬員賴冠潔:「對我來講他們是一個就像小孩一樣非常甜蜜的負擔,因為帶了小狗之後,其實我們跟一般消防隊員不太一樣,我們還有一個掛念會在,可能在犬舍,但是其實我們還是會想要把牠一起帶回去過我們的生活,畢竟他們平常上班就是在那個地方,那我們還是會希望說牠是會有家庭生活。這些小狗對我們來講,對我來說就是其實是生活蠻不可缺的。」
台灣的搜救犬從無到有,牠們過著與寵物犬截然不同的生活,嚴格控管飲食、作息,並且持續訓練,保持最佳狀態,就為了在關鍵時刻,拯救生命。
淡江新聞 李若慈 戴碩萱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