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事
圖片來源:中央社
2022年1月,行政院將暫擱多年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送入立院,修正條文中,「菸品」是指以菸草或含有尼古丁的天然植物製成的產品,像紙菸、雪茄、菸絲、加熱菸等用天然菸草製成的產品都屬於「菸品」。除此之外,特別定義了「類菸品」,代表那些以改變傳統菸品所定原料物理性態的方式,或非以菸品所定原料製成,得使人模仿菸品使用的相關產品,未來將禁止其製造、輸入、販賣、供應、展示或廣告,像電子煙就屬於「類菸品」的一種。
衛福部強調,為了避免非「類菸品」的新型菸品造成難以預知的健康危害,擬採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之上市前審查模式,任何經公告的新型菸品,其製造、輸入前必須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始得上市。
筆者想提醒的是,台灣與美國的制度不同之處,在於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對待所有菸草產品一視同仁,2007年後,在美國販售的所有「新」款菸草產品,包括紙菸,都必須通過審查,方能上市。美國食藥署更會撰寫摘要、羅列科學證據,深入淺出地提供結論,讓民眾得以比較不同菸品之間的差異。
反觀台灣僅針對指定菸品進行審查,任由紙菸、雪茄等燃燒式菸草產品流通市面,導致民眾無從比較不同菸品的風險,上市前審查制度失去為全民把關的立意,著實可惜。除此之外,反菸團體一味打擊電子煙及加熱菸,卻無法替民眾把關,聚焦於最多人使用的紙菸,也是一大問題。
難道在市面上流通的菸品,其健康危害比新型菸品來得少嗎? 答案恐怕未必。我們都知道,紙菸經燃燒後擁有七千種化學物質及數十種致癌物,是導致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因。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更曾說,主要是菸草燃燒後產生的毒性物質及致癌物導致疾病與死亡。
反菸團體一年領取上億元菸捐補助,面對如此有害的紙菸,為何不見其呼籲政府及社會大眾,將紙菸一併納入健康風險評估? 民眾有「知」的權利,為何讓民眾失去理性思考的機會,反而讓民眾誤以為所有型態的菸品風險相同? 我們都知道,但凡原料、製程、使用方法些許不同,將造成極大的差異,如果不能參考國外經驗,國內至少要能全面檢視菸品,建立一個無差別的上市前審查制度,難道不是身為公共健康領航者的反菸團體應該力促的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