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導覽解說 植物園賞蕨趣

嵌入:
文字-A A +A

           假日導覽解說 植物園賞蕨趣

       台北植物園每週的假日主題導覽解說活動,都在賞荷廣場熱烈展開,二月份的主題是  《沒有種子的蕨類》。

       解說志工傅玲老師說: 我們今年的主題就是後疫情的植物,我想我們因為疫情影響了我們很多生活的習慣,當你被獨處的時候,就是會發現要自己跟自己獨處,是不是會發現你跟自然的關係會愈來愈緊密,那這個跟自然的關係緊密的同時,我想我們植物園就扮演非常大的角色。

       那大家知道植物園我們有四大任務,學術的研究保育還有教育,還有就是大家來這邊開開心心的休憩。我們因為有林業試驗所的專家研究員在,所以研究跟保育的工作,是屬於我們研究員的工作,那我們老師們都是做教育跟大家開心的工作。我們這個月的主題,最主要是讓大家去欣賞蕨類,我們在生活上面的利用,怎麼去利用它,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解說志工丁清泉老師說:  它(蕨類)的生活史,我們大概只能看到一部份,可能看到它所謂的孢子體世代或者是配子體世代,這兩個世代是獨立進行的,但是它會交替,變成一個循環,一般的配子體大概都長成葉子的形狀,或像這樣一個心形,愛心的形狀,這個紅的部分就是藏卵器,這個藍色的部分就叫藏精器,那藏精器裏面的精子會藉著雨水,下雨的雨水去找到藏卵器,然後進去跟它結合就變成受精卵,蕨類植物大部分都長在陰涼潮溼的地方,因為它的精子要去找卵子的時候,要靠水讓它游泳游過去。

      共同講解的活動結束後,就將參加的民眾分成幾個小隊,由解説志工帶領民眾,認識植物園裏多樣的蕨類。

      各隊的民眾聽完詳細的導覽解説後,再ㄧ起集合進行最後的交流與分享。

       解說志工丁清泉老師說: 第一個叫做海洋生態系,大概佔整個地球的百分之七十,另外森林生態系大概占百分之十,光這兩種就占百分之八十了,海洋生態系和森林生態系,在地球上是非常重要的,那我們比較容易接近的就是森林生態系。

       森林是水的故鄉,但是森林如果少了蕨類植物,會變成什麼,少了蕨類植物就少了一座成熟的森林,少了成熟的森林,就會少了一座多功能的水庫,少了一座多功能的水庫,就少了一座健康的城市,少了一座健康的城市,就少了一群幸福快樂的人們。

       所以你要知道這是有關連的,你不要以為著生植物蕨類植物不重要,它會關係到我們人類的生存,跟我們人類的幸福怏樂。

       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 

       如果有一天, 蕨類不見了,森林會失色,動物也會跑掉,如果有一天,動物不來了,森林變單調人類也變孤獨。

       台北植物園是賞蕨的好地方,而規劃完整的蕨類植物園區,讓人容易親近及觀察,非常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同遊。

        南港社區大學 公民新聞社 小柚子 台北植物園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6

加入時間: 2020.10.25

小柚子

加入時間: 2020.10.25
79則報導
79則影音
29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6:12

五分港秋季野餐趣

2023-11-27
瀏覽:
1,447
推:
33
回應:
0
3:54

《馬祖藍眼淚奇幻展》桃園馬祖新村展出

2023-11-11
瀏覽:
6,437
推:
16
回應:
0
3:40

海岸志工認養維護 牧羊古道風華再現

2023-10-25
瀏覽:
18,101
推:
58
回應:
0
7:31

2023大三鶯走路節 旅讀龜崙暢鶯歌

2023-10-23
瀏覽:
17,406
推:
142
回應:
0
3:00

廢枝材華麗再生 實踐「循環經濟」

2023-10-11
瀏覽:
12,716
推:
36
回應:
4
5:20

總爺藝文中心 古蹟活化再生

2023-09-07
瀏覽:
20,710
推:
59
回應:
0
7:07

珍愛地球 永續發展 落實環保行動

2023-08-31
瀏覽:
16,999
推:
30
回應:
0
8:40

預約親水城市 2023基隆河流域守護論壇暨見學

2023-08-25
瀏覽:
70,192
推:
58
回應:
0
7:45

木柵公園綠色市集 落實循環永續&創意手作

2023-08-08
瀏覽:
5,104
推:
28
回應:
0
5:44

美濃黃蝶祭 向大自然致敬

2023-07-19
瀏覽:
24,642
推:
104
回應:
1

假日導覽解說 植物園賞蕨趣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3,610篇報導,共12,62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3,610篇報導

12,62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