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風內海裡的古曾文溪傳說
為發展地方學
爬梳流域的歷史脈絡
設立於台南麻豆的曾文社區大學
每年透過踏察活動的辦理
推動成人教育與在地文化的結合
111年以曾文溪下游為踏察設計方針
邀請投入地方學研究多年的楊宏裕擔綱講師
藉專業人士的講解與實地踏察的過程裡
拼湊出曾文溪古流域的前世今生
提供有興趣的民眾與學員報名參與學習
3月20日的踏察活動
主要是沿著現今將軍溪的地景裡
找尋1823年以前曾文溪下游舊流路的痕跡
其中位處古倒風內海內地勢低窪的麻豆地區
日治時期為減少水患而興建的麻豆大排
寬廣的河道多被誤認成將軍溪水域
而八田與一所造的著名水利設施嘉南大圳麻豆支線
成了嘉南平原上的人工分水嶺
也阻斷了將軍溪與古河道間的連繫
站上檨子林堤防上
觀察循著1823年以前的曾文溪河道所建的後營大排
是改道後的反向河
而位於後營北方約三公里的子龍廟
路旁的沙丘是古曾文溪遺留下的痕跡
沖積帶來肥沃的土壤造就農作的豐收
走訪位於將軍溪上游旁的蕭壟文化園區
舊糖廠以取水考量而設址於此
從先民的展品中可探究平埔族的生活文化
文化園區北方的佳里興
是明鄭時期天興縣的舊址所在
其信仰中心震興宮仍保有葉王的交趾陶
與許多匠師精湛的工法手藝
是流傳迄今的藝術瑰寶
最後循著麻豆大排來到將軍溪上游匯流的源頭橋
路過學甲十三庄舀水祭祖的白礁亭
將軍溪在馬沙溝出海
這裡也是倒風內海與台江內海的分界處所
完成古曾文溪下游的地景之旅
曾文社區大學結合農情水文的辦學宗旨
辦理各場次地景踏察之旅
在探索歷史的脈絡中
培養成人教育與終身學習的風氣
更提供了在地共學的場域
成了民眾求知與學習的殿堂
公民記者許譽騰 台南麻豆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