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領角鴞觀察計畫 一同認識捕鼠能者

2022/03/31 20:00
3,971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李季芸、張傑茗/新竹縣報導】去除害蟲的最佳方式便是利用牠的天敵,對付老鼠亦同,但人們習慣使用老鼠藥,造成毒素進入生態鏈,間接傷害了牠的天敵貓頭鷹。現在有一群人致力於復育貓頭鷹之一的領角鴞,希望讓生態回歸平衡。

照片

領角鴞於入住人造巢箱。圖片提供/吳杰峯

耗時多年的野外生態調查計畫

「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平時就有舉辦許多活動,如淨山、生態旅遊,也吸引各地學生參與、合作。在二〇一七年,有一位臺大碩士生需要撰寫畢業論文,正在尋找研究的計畫,吳杰峯領隊便推薦他利用繩索攀樹技能,做領角鴞的調查。吳杰峯畢業於逢甲大學,曾是竹科工程師,現因大學時期的登山興趣,從工程師搖身一變成為攀樹活動的領隊。

領角鴞為鴞形目的鳥類,是一種小型貓頭鷹,屬於夜行性動物,因此較難觀察。這位研究生的學長認為此議題太困難且耗時太長,建議他改主題,而他也在製作了幾個巢箱後宣告放棄。

因此,這個議題便由「台北市出去玩協會」接手執行,成為旗下的一個計畫——「關乎你我,守護隱身在旁的領角鴞」,至今已進行五年。吳杰峯領隊說,野外生態調查的計畫是非常耗時間的,領角鴞的繁殖期不長,觀察夜行性動物的機會更是可遇不可求,隔年才真的有領角鴞入住巢箱。

照片

「關乎你我,守護隱身在旁的領角鴞」企劃的領隊吳杰峯。攝影/李季芸

不斷改良巢箱 讓領角鴞獲得最舒適的空間

在攀樹探索體驗基地:自然谷的走廊上,置放著許多大小不一的空箱子,吳杰峯告訴我們,那些是巢箱。由於領角鴞不會挖洞,因此需要找尋天然樹洞或縫隙進行繁殖,但若要擁有足夠容納親鳥與幼鳥的樹洞,樹木可能要一百歲以上,平地無大樹,所以做巢箱讓牠們棲息。

與吳杰峯一同參與計畫的彭康明,畢業於明新科技大學,現任攀樹教練及攝影師。他們說,「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才是領角鴞喜歡的巢箱!」只能透過不斷地嘗試,比較天然樹洞與實際的使用狀況進行改良。現今的巢箱已是第三代的改良版,以前的巢箱洞口比較小、箱子方方正正的,鎖在樹幹後面,因此突出於樹木;現在的巢箱洞口較大、形狀較長,鎖在樹幹的側邊,儘量與樹木融為一體,也會在洞口放置樹枝方便領角鴞站立。

國內巢箱最早的設計是二十幾年前由國外引進的,因為怕天敵攻擊、幼鳥不慎摔落,而將洞口設計得較小,但此番美意對於領角鴞來說並不然。去年,有一個巢箱遭到猛禽——鳳頭蒼鷹攻擊,狹小的洞口使領角鴞無法順利逃脫,巢箱內一家四口被攻擊至死;也曾經發生領角鴞抓到的老鼠太大隻,幾乎等同自身體型,氣喘吁吁地飛回來卻發現帶不進巢箱,導致無法餵食幼鳥的事件。

利用領角鴞捕鼠天性 減少老鼠藥用量

國內學術界已知老鼠藥對生態的影響很大,老鼠藥被老鼠食用後混進入食物鏈,貓頭鷹吃到中毒的老鼠也會二次中毒,可能會死掉、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因此,政府於二〇一五年宣布取消「全國滅鼠週」,隔年正式停止補助老鼠藥,但住在新竹的吳杰峯說:「我去年還是領到了老鼠藥」。他實際與村長、鄉長聊過,得知停發老鼠藥後有民意代表以及地方老人家來問說「為什麼沒有發?」所以就挪用其他的經費來添購老鼠藥。

照片

等待發放的老鼠藥堆滿鄉公所。圖片提供/吳杰峯

吳杰峯說,領角鴞其實很會抓老鼠,去年有裝幾台攝影機,最高紀錄是一個晚上抓了八隻,大大小小的都有,「獵捕能力這麼強,是否該用生態的方式,復育領角鴞,利用牠幫我們抓老鼠呢?」。於是他開始說服地方民眾停用老鼠藥,但一件事持續做了四十幾年,怎麼可能輕易停止,民眾冒出了大大小小的質疑:老鼠關貓頭鷹什麼事?很會抓老鼠?真的嗎?所以領角鴞復育團隊需要利用影像紀錄,整理出統計數據,「有圖有真相」,讓民眾瞭解需要停用老鼠藥的原因,「我們想抓老鼠,結果把牠的天敵全部幹掉,這樣合理嗎?」吳杰峯無奈地說。

照片

領角鴞抓著老鼠。圖片提供/吳杰峯

坊間資料有誤 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吳杰峯認為,計畫進行中最大的困難為目前網路上的資料都有誤。有次他在觀察時,發現領角鴞幼鳥從七公尺高的巢箱跳下來,在地上走路,吳杰峯認為牠在練飛期間不小心摔落,便把牠放回去巢箱內,領角鴞就這樣反覆掉落、被送回巢箱,從晚上九點持續到凌晨一點。隔天吳杰峯醒來,突然有個念頭:也許牠就是要跳下來,但我一直把牠送回去,如果牠會說話,搞不好會說「為什麼我要跳這麼多次?」。

吳杰峯事後查詢國內外的文獻資料,發現國外已經開始不將領角鴞掉落解釋為練飛失誤,但並未說明原因;國內很多資料依舊記錄著領角鴞是練飛時不小心掉落,因而被人撿走等等。在團隊做了一些紀錄後,確定了「牠一定會跳出來」,並表示目前已有一些推論。這也是「關乎你我,守護隱身在旁的領角鴞」計畫內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可能會翻轉國內許多觀念,吳杰峯先生神秘地說,現在先不透露,等做出來再講。

由於大眾對領角鴞幼鳥的離巢行為有所誤解,在地面看到牠時可能會認為牠需要幫助,進而將牠送去保育單位,甚至林務局的資料也是這麼教導的。吳杰峯說,在地面看到幼鳥的處理方式可分為有無受傷,幼鳥受傷要送救傷單位,若為健康狀態又可分為白天、夜晚,由於領角鴞為夜行性動物,因此於白天被發現時會緊張到靜止不動,為了怕牠被貓狗咬到,可以在附近找枝條或茂密的樹從放上去,到了晚上牠的親鳥便會透過聲音與牠互相聯絡;於夜晚發現的領角鴞可能還會移動,盡量不要干擾牠即可。

照片

領角鴞於巢箱內下蛋。圖片提供/吳杰峯

照片

發現領角鴞幼鳥的處理方式。製圖/李季芸

吳杰峯先生最後提到,人會好心想幫助貓頭鷹,但目前網路上錯誤的資料太多了,要復育貓頭鷹必須先瞭解他的習性。什麼是真?什麼是假?這些都待「台北市出去玩協會」的領角鴞復育團隊的觀察紀錄,讓我們一同改變既定印象。

採訪側記

一開始的我們與地方民眾一樣,並不熟悉領角鴞,更不知道領角鴞會抓老鼠!但是經過此次採訪,我們深入的瞭解了該如何復育領角鴞、撿到牠們的處理方式,期待團隊接下來的成果能夠順利說服地方民眾停用老鼠藥,還給領角鴞安全的生活空間。

延伸閱讀

桃園鳥會從鳥類救傷看生態

紫斑蝶保育行動 喚起台灣人土地關懷意識

大安森林公園建「生物旅館」復育螢火蟲

一同參與公民科學-黑面琵鷺保育網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