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存送達制度的盲點

文字-A A +A

所謂的「寄存送達」,實務上就是郵差把沒人簽收的法院文書送去警察派出所,然後貼一張「郵務送達通知書」在收件人的門口或信箱上,讓收件人自己去領取。如果是行政文書沒人簽收,郵差就送回郵局「寄存」。法院文書,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寄存之日起,經10日發生送達效力;行政文書,行政程序法沒有特別規定,只要寄存,就發生送達效力。寄存的文書,法院文書會在警察機構被保存2個月,行政文書則會在郵局被保存3個月。

問題關鍵是,郵差對於沒人簽收的掛號郵件,本來應該是要退還給寄件人。但對於法院文書和行政文書卻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退還寄件人,另一種是交付「寄存送達」。我知道的一個案例,勞動部於去年9月寄出就業安定費催繳通知單,郵差簽註收件人「遷移新址不明」,將催繳通知寄還勞動部。去年12月勞動部再將催繳通知單寄到相同地址,這一次郵差竟改為「寄存送達」。但這個地址既不是收件人的住所,也不是居所,根本不符合寄存送達法定要件。

健保署則是在去年9月、10月、和12月三次寄送外籍移工健保費催繳通知單至上述地址,也均被「寄存送達」,最後還移送法院強制執行。收件人直到受到法院強制執行通知才知道這件事。

郵差沒有公權力,無法查證信件所載地址,是否就是收件人的住所或居所。但政府行政部門卻形同實質授與郵差自由心證裁量權,可以認定收件人是在故意拒絕收件,而將郵件交付「寄存送達」,這樣合理嗎?不會衍生問題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2.07.28

Anthony

加入時間: 2012.07.28
446則報導
76則影音
1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臺灣 -- 一個被聯合國遺忘的國家

2023-09-02
瀏覽:
2,948
推:
0
回應:
0

毛澤東應該是被史達林耍了

2023-08-07
瀏覽:
3,437
推:
0
回應:
0

四萬改一箍

2023-07-25
瀏覽:
3,593
推:
0
回應:
0

「台灣經濟四百年」讀後感

2023-07-11
瀏覽:
2,045
推:
0
回應:
0

對雙語政策的一些想法

2023-05-29
瀏覽:
1,643
推:
0
回應:
0

中華民國憲法是「一中兩區」憲法嗎?

2023-05-13
瀏覽:
4,537
推:
1
回應:
0

包圍與反包圍

2023-04-17
瀏覽:
3,392
推:
4
回應:
0

交通導護志工甘苦談

2023-03-26
瀏覽:
2,102
推:
0
回應:
0

鄰長才是中華民國最基層的政務官

2023-03-20
瀏覽:
4,145
推:
1
回應:
0

什麼是「中華民國人」?

2023-03-10
瀏覽:
4,545
推:
37
回應:
0

寄存送達制度的盲點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1,983篇報導,共12,501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1,983篇報導

12,501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