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槽橋的歷史印記
渡槽橋的歷史印記
烏山頭水庫主要截取官田溪谷興建而成
工程浩大的壩體及大圳建築工法和土石材料取得極為艱辛
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於規畫後1920年開工逐一完成
八田技師採用大內區蒙正曾文溪底的沙石作材料
1922年3月建鐵道運輸
是個上層行火車下層走水流的人水共用橋
1930年5月整個工程完竣後主要分成南北幹線分流
南幹線拆官田溪渡仔頭溪兩槽橋鐵道路面為行車公路
成為早期貫通全省的縱貫道台 一線
此時兩座渡槽橋為名符其實的車水馬龍橋樑
及至交通車輛增多原線已不敷使用乃新建台一線取代
今日原官田溪渡仔頭溪渡槽橋被列為臺南市定古蹟
渡槽橋被賦與新的樣貌新的功能成為自行車道
是山海圳國家綠道上大圳之路的特色景觀
100年來渡槽橋的角色扮演多彩不但富歷史文化價值
且對臺灣交通經濟農業休閒發展作出多重貢獻
今天渡槽橋輸水灌溉的功能持續運作如昔
它見證了整個嘉南平原的演進和發展
在槽橋上漫步迎面而來的是濃厚的歷史厚重感
公民記者 雅仁 台南官田區 採訪報導
註記1 :
渡槽橋就是輸送管道水流跨越河道、溪溝、圳溝和道路
的架空水槽橋樑。由南至北分別是南幹線3座:「曾文溪渡槽」
、「渡子頭溪渡槽」、「官田溪渡槽」;
北幹線4座:「龜重溪渡槽」、「急水溪渡槽」
、「八掌溪渡槽」、「朴子溪渡槽」。
註記2 :
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
是目前世界僅存的半水式沖淤土石壩結構
蓄水量達1億5千萬噸
註記3 : 陳志昌,《芻議嘉南大圳輸水渡槽橋與日本工業發展》
(財團法人紀念八田與一文化藝術基金會-雜誌刊載,民國92年10月)。
嘉南大圳的灌溉渠道,依其性質分為幹線總長度含導水路約100公里
,寬約2.4至18.2公尺,水深約1.2至3.6公尺;支線主要有北港支線
等52條,總長度約428公里,分線則是從支線分出來的較小渠道,
分布於整個灌溉區域,總計146條,長度約729公里,此外尚有
水利實行組合開設的小給水路約7,400公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