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南台中家扶鼓勵青壯寄養家庭加入 讓身心受創兒童有「家」的滋養

2022/05/04 11:03
2,27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寄養家庭帶寄養童與寄家手足一同出遊,創造幸福回憶。(圖非新聞稿當事人) (南台中家扶提供)  

 

    南台中家扶照顧的寄養童有百分之八十是6歲以下學齡前兒童,六成以上是特殊兒少(包括身心障礙、發展遲緩、學習/情緒障礙、過動疾患、生理缺陷等),目前寄養家庭數有51戶,寄養父母55歲以上占了半數,照顧者與寄養童的年齡落差大,形成祖孫照顧模式,相當考驗寄養家庭的照顧能量,期待能有更多青壯年世代加入寄養家庭行列,讓寄養童與寄家手足相伴成長,家人合作,共享家的滋潤。

    李善權與郭佩如夫妻,民國94年開始擔任寄養家庭,當時兩位三十出頭,兩個孩子分別是三歲及一歲。佩如原本設定老二滿一歲後要回歸職場,但新聞頻繁出現虐嬰虐童案,心生猶豫,在媽媽建議下決定自己帶小孩,並一起帶寄養童作公益,讓孩子們相互有伴成長。

    他們第一個照顧的寄養童是2歲,剛好與自己孩子年齡相仿,孩子們可以玩在一起,也幫三人買一樣的衣服,出去就像一家人般。這位寄養童後來被收養,雖然離開了寄家,在每年的母親節、父親節以及寄家家人生日時,孩子都會寫信或傳訊息祝福,把彼此放在心上。

    善權爸爸表示,自己孩子很小就一起和寄養童長大,一起外出旅遊上山下海,覺得就是一家人。少數時刻自己的孩子難免會有比較或是不愉快,他們都會耐心開導,請孩子設身處地著想,同理寄養童的背景和處境,互相包容。「有些寄養童剛來到寄養家庭都不講話、很沮喪,一個禮拜後可以和大家玩得很開心,知道是我們給足了孩子安全感,給寄養童有家的感覺。」

    當自己的孩子逐漸長大,也成為爸媽照顧寄養童的小幫手,家人合作,有時媽媽在處理家務或全家外出遊玩時,大學的哥哥和高三的姐姐也會幫忙照顧和安撫家中的弟弟妹妹,下課回家也會搶著跟年幼的弟弟妹妹玩,增加寄養童與人的互動能力,因為家中孩子對寄養童的接納和共同投入照顧,讓他們有更多力量為寄養童付出,至今投入寄養家庭服務17年,照顧過15位寄養童。「小恐龍」是令他們印象深刻的孩子之一,會取名小恐龍,是因為這孩子就像顆不定時炸彈,情緒大起大落,換了許多寄養家庭都照顧不來,最後由他們接手。

    小恐龍當時八歲,因為童年的創傷,會自殘、撞牆、長時間高音頻尖叫,多次讓鄰居及警察關切。有次晚間在家中小恐龍情緒上來,扯掉窗簾布,瘋狂對著窗口大聲尖叫,試圖自殘和攻擊人,佩如媽媽奮力從後面抱住,一直說「你冷靜一下,我們很愛你,很在乎你。」花了一番功夫,小恐龍冷靜下來了,大人小孩都輪流給小恐龍一個抱抱,讓小恐龍知道有全家人一起愛他。

佩如媽媽目前照顧的寄養童,最小是一歲的小宇,本該是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年紀,卻因為受到家暴腦傷,影響他的肢體發展及吞嚥功能。剛照顧時小宇全身軟綿綿,眼神空洞,彷彿失了靈魂,而且拒絕進食,水和奶都不喝,讓佩如媽媽傷透腦筋。佩如媽媽憑著一股「很想幫助他」的信念,想辦法餵食,最後用滴管成功餵了120cc,雖然一滴一滴餵很費時,但至少小宇吃進去了。

佩如媽媽一週五天帶著小宇積極作早療,現在他已較有力量能控制身體,能自己坐著、小小腳丫會努力蹬高、會用小小手指滾動圓球、眼神會追視物品等。佩如媽媽說,「早療黃金期是六歲以前,要好好把握,我不辛苦,因為想到小宇的未來,那是更重要的事情。」接著佩如媽媽補充說,從以前到現在,她對於寄養服務都很堅定,無論接到什麼樣的孩子都欣然接受,希望把孩子帶好,看到寄養童有進步就很開心。

    南台中家扶主任王金敦表示,寄養家庭常需因應孩子不同的狀況給予不同的協助,尤其寄養童多有身心創傷帶著複雜議題,青壯年寄養家庭的加入有必要性,透過家人合作,寄養童有寄家手足相伴成長,享受被愛的感覺。歡迎年齡25歲以上;國中學歷以上;有固定收入;安全與足夠的家庭空間,邀請加入寄養家庭行列,5月21日將舉辦寄養招募說明會,報名及連絡電話04-2313-1234轉寄養組。了解更多寄養服務:https://fostercare.ccf.org.tw/

 

照片

佩如媽媽悉心照顧寄養童小宇,把握早療黃金期。(南台中家扶提供)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