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基隆河~戀戀松山~水岸新話題
水水基隆河~戀戀松山~水岸新話題
來到基隆河灣上塔悠社舊址六號水門附近:這是今天公民周特別安排【水岸新話題】導覽。
首先介紹塔塔悠、源於台北盆地基隆河,社婦頭帶沙頭箍,名塔塔悠;用白獅犬毛,作線織如帶,寬二吋餘,嵌以米珠,飲酒嫁娶時戴之」。這個以平埔族女子美麗頭飾為名的塔塔悠社(Ta-ta-iu)。
再瀏覽防河堤牆面彩圖、有吊橋、河流、磚廠、動物被雨淋之含意。
原為基隆河堤防外的泥土路,基隆河截彎取直後拓寬,取名撫遠街,與舊撫遠街同名,民國九十年改名為塔悠路。溯歷史沿河而上,三百多年前塔塔悠社、里族社、貓里錫口社等平埔族人聚居在台北盆地東緣的古松山,與基隆河相伴共生。清康熙年間,大加蚋堡的漢人進入「下塔悠」墾荒(松山機場、濱江街一帶),群聚成「塔塔悠庄」。
往昔,人們習慣將「塔塔悠」以東稱「上塔悠」,以西稱「下塔悠」。
今日塔悠路大致是「上塔悠」的範圍。
後來頂塔悠也列入防洪禁建區,即將被強徵為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地,面臨毀村拆除的惡耗,直到1992年前,配合基隆河改道整建動工,社地田園厝地一律被徵收拆除,最後的族社友也搬遷四散,隨後塔塔悠社最後走入歷史。
民生社區還是一望無際的水田時,塔悠路是條通往河岸泅水必經的石頭小路,算是撫遠街靠近堤防的支線。日據中期,人們發現基隆河岸土質適合燒磚瓦,由於水運便捷,從塔塔悠到南港沿岸隨時可見磚仔窯、瓦窯冒出的黑煙,成為這一帶特殊景觀。
當時住在塔塔悠的住戶多是勞動階層,上塔悠人口有一半以上在磚仔窯討生活。
但長久濫採河土的結果,也使原本高凸的河岸變成低窪地,每遇颱風久雨,常釀水患。
時代巨輪繼續滾動,建築技術與建材日新月異,通天大樓取代了矮房磚屋,磚瓦使用量大減,瓦窯業遭到淘汰的命運。
走道五號水門外牆繪有藍鵲與金魚、非常生動。
而後往基隆河域高灘地所建構的錫口濕地。
每一座文明的城市,都有一條美麗生態豐饒的河流。大河流域資源關係到生態、經濟、文化,對於一座水岸城市來說,不論文化遺產研究、生態環境保護和水利資源利用都顯得日益重要。
錫口巡守隊成立,以守護基隆河松山段為實踐場域,已成為基隆河觀山段特色地景,經過巡守隊員三年多的努力經營,隊員除了在社大充實水知識,基隆河域人文,濕地經營和水生植物知識外, 也從參與校外各有關於水環境活動的研習觀摩中,獲得識水、親水、護水三階段體驗而不斷成長,錫口濕地已成為生態導覽另一教育平台隊員努力迄今皆能獨立運作, 並以所學回饋社區教育。
全學員經解說後由巡守隊員指導穿青蛙裝清理池內雜物惟持生態平衡;劉熒瑰校長親自下水、其他學員領繪圖紙描畫水岸、就在歡樂中結束今天的導覽。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