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北投農禪寺水月道場|千江有水千江月|顛覆想像的寺院景觀

2022/05/17 08:49
4,626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有一種旅程,不再眷戀向外探索,而是經歷起伏碰撞之後,渴望在暴風驟雨中,黑暗吞沒方向之前,趁著微光找到一處可以安歇的地方,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指引迷途、光耀十方的人間淨土—「北投農禪寺水月道場」。

照片

不言而教、景觀道場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水月道場,其實是在2010年的5月開始改建的,工程期間總共歷時二年多,到2012年12月完成。當時姚仁喜建築師曾經向聖嚴法師請教農禪寺改建的想法,而聖嚴法師只給了六個字「空中花,水中月」,這也成為了「水月道場」的名稱由來。

照片

聖嚴法師曾經表示,希望農禪寺院不是艷麗的,也不是華麗的,更不會譁眾取寵,而是能夠成為臺北市內的景觀道場,讓大家一來到這裡,就能夠感受到特別的空間氛圍,進而能夠啟發正念,親近佛法,而這樣「不言而教」的理念,也透過建築的設計,巧妙地傳達出來。

照片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出自《金剛經》的八個大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佛陀當年的教誨,不因時空而有所阻隔,繼續在此接引著大家,要想遠離煩惱塵囂,唯有「靜」才能入門,而且是愈靜愈入,愈動愈出,保持清淨心的第一步,就是從應無所住做起。

照片

玄關初現、水平無波

【連廊】

「連廊」又稱「長廊」,長約160公尺,是連接停車場和主建物的空間區隔,也是進入道場的通道,可以直通大殿,連廊上設有許多的門,但是彼此並不互相對稱,所以無法從停車場的位置就直接看穿,必須經由連廊才能一睹「水月池」的面貌,如此精心的設計,讓它化身成為隱而不現的「玄關」,雖然視而不見,卻可以連接有無,凡聖從此而分,是進入莊嚴國度的重要橋樑

照片

【大殿】

穿過連廊之後,就可以看到大殿和在它前方的「水月池」,大殿的設計採用聖嚴法師向來注重的環保理念,整個建築物並沒有多餘的裝飾,呈現出「如其本來」的面目,大殿的建築有22根巨大的柱廊支撐,外牆則以柚木由上而下垂吊,大殿內部採用木地板和木質牆面構築而成,呈現出一股安靜、單純、簡約的氛圍。

照片

照片

【水月池】

大殿前方的水月池,是許多人佇足流連的地方,或是坐著或是拍照,為的就是將透過光影映照的「鏡花水月」意象,深深的烙印在心中,這種不由語言、不立文字,純粹設像達意的方式,和大殿後方的【金剛經牆】一前一後、相互輝映,再次巧妙地將佛陀於《金剛經》的一段教誨,完美無瑕的演繹出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不知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沉醉於這樣的意境之中。

照片

照片

人本主義哲學家和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曾經說過:「每天安靜地坐十五分鐘,傾聽你的氣息,感覺它,感覺你自己,並且試著什麼都不想。」這樣直接、簡單讓身心放鬆的方式,搭配水月池畔如夢幻影的視覺饗宴,更能體會聖嚴法師的想法,姚建仁建築師的構思,心就像是水流一般,風吹水面掀起漣漪時,就會看不清處水中的倒影,只有等到心靜下來,水面恢復清澈,自然就能看得明明白白。

照片

心如同是光一樣,雖無形無相,卻遍照大地

【心經牆】

在節能綠建築的考量之下,特別把《心經》經文鏤空於西側的整個牆面上,每當光線投射進來時,都會將經文映現到大殿的空間裡,隨著時間的變化,文字反射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其畫面真是妙不可言,一進入這個空間,就可以感受到聖嚴法師對於大殿建築的期許「經由對空間經驗、對環境氛圍,讓我們憶起佛法僧、憶起佛陀給我們的教導,利用這樣來轉化人心」。

照片

一旁的禪修公園是不可錯過的地方,漫步於綠意盎然的小徑,會發現有八尊可愛的小沙彌,正在認真的教導我們「法鼓八式動禪」,這是聖嚴法師依據多年的實修體驗,將禪修心法融入健身運動之中,發展出來簡單易學且對身心平衡有相當幫助的禪修方法,讓緊張忙碌的現代人,能夠輕鬆簡便地享受禪法的奧妙。

照片

每次來到農禪寺水月道場,感覺都會像回家一樣,因為「家」永遠是最自在的地方,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畢竟這裡是清淨的佛教寺院,有計畫來這邊參訪的話,可要遵守相關的規定,人數多的話還可以採取線上預約,全民努力防疫期間,身心難免有點緊繃,一處離城不遠但可離塵,又可放鬆身心的地方,誠心推薦給您。

照片

#防疫期間請遵守相關規範

【美遊記】享受旅行、放鬆身心

臺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巷89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