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豚不會轉彎 鯨豚爺爺籲停八輕設保護區
學者:白海豚保育策略應以國際標準審查
【廖靜蕙2010年8月24日台北報導】珍稀瀕危、東台灣海峽特有種群的中華白海豚,極可能隨著國光石化開發,填海造陸工程而無以復存;而行政院長以降之行政官員卻口徑一致「要求」白海豚轉彎。高齡81歲、有「鯨豚爺爺」之稱的台灣鯨類學先驅楊鴻嘉痛批,海豚雖然聰明,卻無法改變天性。他呼籲在白海豚活動範圍內劃設保護區,留下此對人類深具指標意義的海洋動物。
照片
此外,環保署為了拼「業績」於本週內連開3場國光石化開發案環評專家會議,環團憂慮總統馬英九「環保治國」淪為口號。23日召開記者會,挑戰國光石化白海豚保育評估未受國際學術社群的認可。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表示,白海豚的保育問題是國際事件,需國際審查的標準。
行政院長吳敦義的白海豚「轉彎」說,引起國內鯨豚學者撻伐。追究來源,一般咸認與國光石化聘僱的顧問公司旗下的學者有關。為了開發,國光石化以「食物誘導」及「行為訓練」等因應對策教白海豚游過障礙重重的洄游道。
對此,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質疑,國光石化委託的研究團隊沒有任何關於台灣白海豚的國際發表文獻,又無學術社群認可,且在參考相關文獻時不夠開放,完全忽略開發案、大面積填海造陸導致棲地消失對白海豚最根本、最不可逆的影響。
陳昭倫:上億經費白海豚保育研究闕如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即進行一項「台灣白海豚研究」之研究,了解哪些白海豚研究是被國際學術社群接納認可的。他透過學術網路搜尋引擎的整理結果發現,IUCN將東台灣海峽白海豚列入CR級的論述,不是來自台灣政府和國光石化所謂「國內專家」的研究,而是國外的研究報告;而國內白海豚族群的研究投資(政府與民間)從2005年至今上億元研究經費,未見與白海豚與棲地相關的學術論文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接受國際同儕的審查!
陳昭倫說,台灣「國內專家」的白海豚研究結論、推論與再推論(熱點、轉彎、誘食、引水道、衛星追蹤等)並未接受國際同儕審查機制的檢驗,列為國家重大施政依據,令人憂心。而「台灣白海豚獨立瀕危族群保育問題為一國際事件,需要國際高度的審查標準」陳昭倫再三強調白海豚保育的高度,呼籲政府重視。
陳昭倫也說,保育白海豚是與時間競跑。最新被國際SCI水生生物保育期刊接受的研究顯示,台灣白海豚族群是唯一獨立特有的族群,生活的水域範圍在離岸3公里,水深在30公尺以內。他表示,據此在台灣西海岸範圍內,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劃定為「重要棲息地」,就可以保護白海豚。
鯨豚爺爺楊鴻嘉:白海豚不會轉彎 會餓死
被稱為「鯨豚爺爺」、現年81歲的楊鴻嘉是台灣鯨類研究的先驅,1964年在高雄港紀錄一種白色海豚,推定為中華白海豚紀錄之濫觴。他說,早期在高雄港口烏魚船旁,都會看到白海豚,漁民基於「白虎不祥」,都裝做沒看到也不會抓。
對於吳揆白海豚轉彎說,楊鴻嘉分析,鯊魚靠鼻子搜尋食物,幾哩外的獵物都聞得到,所以會轉彎;海豚是靠「聲納」、「聲波」,直線發射,不能轉彎。發射出去的訊號遇到過度開發後到處都有的水泥土,會碰壁、以為沒有食物,最後活活餓死。
楊鴻嘉說海豚很聰明,但每種海豚的性格不同。對於「白海豚可以食物誘食,行為訓練」不屑一顧。「對白海豚不了解,如何談保育?」他認為學術上尚未提出有關生態研究報告之前,任何人都不宜斷定任何言論。
他強調,白海豚是指標性動物,人類要保護白海豚。沒有白海豚,象徵生態系的破壞,沿海人民也活不下去了。現在白海豚的數量減少、分布受限,人類活動的影響很大;如果又加上國光石化,楊鴻嘉極可能在一生中同時見證白海豚的出現及滅絕。果真如此?他搖搖頭說,會很「怨嘆」、「不甘願」,「明明可以作得到!」楊鴻嘉也認為設立自然保護區,然後順其自然,是對白海豚最好的保育。「機會很難得,要把握!」
照片
上圖:台灣白海豚已確認的分布範圍:苗栗龍鳳港到台南將軍港。合適範圍:淡水河口至曾文溪口,為無法切割的「重要棲息地」 。資料提供:陳昭倫。
出處:環境資訊電子報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