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 2021能源回顧報告:疫後碳排飆新高 永續復甦成全球挑戰

文字-A A +A

國際能源總署指出,2021年再生能源發電成長雖創新高,但受到能源需求提升、國際化石燃料市場變動等影響,碳排量反彈至歷史新高。

國際能源總署指出,2021年綠電供電量、化石燃料使用量皆創新高。圖片來源:Marek Piwnicki/Pexels

 

2021碳排反彈至歷年最高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發布的《2021年全球能源回顧》(Global Energy Review: CO2 Emissions in 2021),檢視了去(2021)年全球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新趨勢。

IEA報告指出,隨著世界經濟自COVID-19疫情後大幅復甦,2021年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6%,達到363億噸的歷史新高。雖然去年再生能源發電量成長破紀錄,但受到需求復甦、天氣狀況惡劣與能源市場變動(主要是天然氣價格飆漲)等多重影響,全球燃煤量上升,導致碳排年增幅達20億噸,創下紀錄,並抵消了前一年因疫情導致的降幅。

全球1990~2021年能源耗用和工業的碳排放,自疫情後已呈現反彈並持續攀升的趨勢。圖片來源:IEA 2021能源回顧報告

 

全球1900~2021年,每年能源耗用和工業產生的碳排放變化趨勢。2020年受疫情影響,碳排明顯下降,但到了2021年,增幅達20億噸,抵銷前一年的下降幅度。圖片來源:IEA 2021能源回顧報告

 

反彈主因是中國  用電巨獸未能緩下排碳腳步

IEA指出,全球碳排自疫情大流行前大幅反彈的主要原因來自中國——該國在2019年至2021年間,碳排量增加7.5億噸,也是唯一一個在2020年與2021年間,經濟仍維持成長趨勢的主要經濟體。在2021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119億噸,占了全球碳排量的33%。

根據IEA研究,雖然自2000年以來,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密集度(每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40%,卻仍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排放密集度最高的國家。主要原因在於,煤炭仍扮演驅動該國能源使用的要角,約占總發電量的60%,高於全球平均值(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煤炭發電量約占27%)。

更值得留意的是,中國於2021年的電力需求增加了10%,已相當於整個非洲的總體電力需求。而印度2021年因燃煤發電量成長,導致碳排放量強勢反彈,比2019年多出8000萬噸;此外,使情況更加不利的是,該國再生能源的成長速度,已減緩至(近五年)平均的1/3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全球經濟雖已恢復到疫情大流行前的水準,先進國家碳排放仍能確實穩踩煞車,未出現中印等國的劇烈回升。以人均碳排而言,先進國家平均降至8.2噸,即使是人均碳排放量高於全球的美國,2021年全國排放量比2019年減少了4%;歐盟減少2.4%;日本2020年較2019年減少3.7%,2021年小幅回升不到1%。歸功於再生能源利用增加、電氣化、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等結構性變化。

台灣與世界趨勢同步  綠電及化石燃料用量皆創新高

回到台灣,2021年台灣能源使用趨勢與世界同步。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創新高,同時總用電量也高達2830億度,是近10年來最高。另雖然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較2020年微幅提升,發電量也增加約22.9億度,達174億度,但全國發電結構仍以火力為最大宗,共2425億度,占83.4%。從台電2019~2021年的售電量來看,又以工業用電的成長率最高。

台灣電力公司歷年售電量。資料來源:政府資料開放平台,製圖:王迺卉

 

永續復甦成全球性挑戰

全球能源現況顯示,我們並未走向永續復甦的道路。IEA指出,現在全球的任務是要確保,未來將不再發生如2021年碳排反彈回升的情形,並且應該加速能源轉型,實現能源安全。

目前許多已發展國家皆陸續強調「脫碳經濟」是當前首要的承諾與挑戰。根據IEA《追蹤永續復甦》(Tracking sustainable recoveries)研究,全世界至2030年,將投入7100億美元於永續復甦相關的措施,其中美國、法國、澳洲、日本等已開發國家著重於提升能源效率的技術,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印度則著重於低碳電力開發、電動汽車及充電基礎設施。

然而,筆者認為,能源脫碳固然重要,但仍須從總量管制的角度看待能源所衍生的碳排問題。台灣除了2019年疫情期間出現短暫的用電下滑,其後皆如IEA對全球的預估,用電量持續攀升,這讓我們看到了全國對電力的龐大胃口。然而一味增加基載電力或是民營電廠發電能力,並無益於台灣和全球性的環境改善。

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最新研究也指出,疫情期間商業建築的整體用電量即使已隨著使用者減少而降低,但閒置空間的基載用電仍然相當高,因此只有提升能源效率、降低基載電力的使用,才是一帖有效的減碳良方。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26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碳捕捉非仙丹 為什麼CCS是油氣產業的虛假解方?

2024-03-04
瀏覽:
1,750
推:
0
回應:
0

又延誤!歐洲鐵路交通的極端氣候挑戰

2024-03-04
瀏覽:
1,683
推:
0
回應:
0

法國農民為何怒火中燒圍攻花都?

2024-02-26
瀏覽:
3,327
推:
0
回應:
0

生成式AI浪潮興起:AI有多耗電、耗水?

2024-02-26
瀏覽:
3,351
推:
22
回應:
0

和懸鈴木說掰掰 雪梨為什麼要汰換行道樹?

2024-02-15
瀏覽:
3,177
推:
1
回應:
0

IEA 2021能源回顧報告:疫後碳排飆新高 永續復甦成全球挑戰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214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214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