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能,先有藥再賣病的經典行銷

文字-A A +A

撰文/公民人權協會調查研究小組

利他能做為興奮劑,做為三級管制藥品,並不適合長期服用。

讓不讓孩子吃利他能這件事情,一直很有爭議。很多父母都擔心,長期讓孩子吃藥,有很多不可知的影響,畢竟,孩子還這麼小。但是又拗不過精神科醫生,不斷的以黃金治療期作理由。治療也擔心,不治療也擔心。

先有藥再賣病

家中有小朋友吃利他能的家長不少,但可能很少人知道,利他能是「先有藥再賣病」,藥廠和精神科聯手的行銷經典案例。

一開始利他能不是為了過動兒研發的藥品。有句話說「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知道先後順序,就離正確的做法很近了。先有藥再賣病,順序不對,難怪利他能不太能,三分之一的人吃過沒有感覺;三分之一的人有感覺──感覺到(強烈的)不良副作用。

要談利他能的歷史,我們先從興奮劑安非他命說起。安非他命,1932年美國SKF藥廠(葛蘭素史克藥廠前身)發明了這款醫療用的興奮劑。它曾用在哪裡呢?它被大量運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提振和刺激士兵的精神,儘管睡眠不足、精疲力竭,藥物仍然讓他們可以上場殺敵。不只美國的士兵使用它,德國和日本的士兵也用它。達到了戰場如商場,賣藥無國界/不分敵我的境界。

後來戰爭雖然結束了,安非他命的民用市場仍然銷量不錯,因為大家都用習慣了。那時美國政府還沒警覺到安非他命的成癮性極強。

研發利他能想搶安非他命市場

瑞士的西霸藥廠(Ciba-Geigy,諾華藥廠前身)也想在興奮劑市場分一杯羹,但是又不想付高額專利費用給SKF藥廠,所以準備自己研發出另一款類似的興奮劑。

1956年,西霸公司的研發人員製成了一款新合成的藥,請他老婆體驗。他老婆小名叫Rita;這位Rita小姐,發現吃完這款新藥,她打網球時,比過去都快狠準。只能說二十世紀初的研究員真夠猛,要做他的家人也很敢。人體實驗在自家後院就搞起來了。於是這款新藥就用地球上第一位被它振奮精神的女士為名,英文叫Ritalin,利他能。

剛開始的時候,連利他能的發明者西霸藥廠,都不知道能拿它來做什麼,導致藥廠行銷路線經常改變方向。原本宣稱治療憂鬱症,但沒有效果,憂鬱會繼續。行銷策略再換成治療疲勞的人,提升人們的情緒;甚至當做嗜睡症的藥物;鎮靜劑中毒者的解藥,但是這些路線也是走不通,消費族群太小了,錢滾不進來。因此利他能在剛上市的前幾年,銷售量很慘淡。

後來利他能成為西霸到諾華藥廠的長銷冠軍,確實歸功於百戰不殆的「銷售精神」。如果西霸藥廠賣的不是日後成了管制藥品的興奮劑,而且還給孩童服用,世人可能會更敬佩它的鍥而不捨。

美國教育大轉彎,利他能成為風口上的豬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蘇開啟了太空競賽。初期美國落後蘇聯,1958年美國提出了一項「國防教育法案」,它跟國防沒什麼關係,但是影響教育頗爲巨大。

美國的開國精神著重拓荒、淘金這些體力活,傳統上對普及學科教育,屬於放養的態度,並不像東方文化,以讀書為大。

但是這個國防教育法案開始嚴密監督管理小學生、中學生的學習。目的是挑選、培育出太空競賽需要的科技精英。

就算是成年人,能看得懂相對論,能造出火箭的腦袋,是極少數的菁英。

教育標準這麼高,被放養習慣的美國學生,有些人開始極度不適應這種緊迫盯人的學習。加上戰後嬰兒潮,七千六百萬人口擠在同一個世代出生,塑造了絕對的競爭壓力。

孩子當時被逼著讀書,有一批人特別不適應,變得煩躁、心情很差、暴力叛逆。這些反應不符合當時的教育方針和教室秩序要求,於是這群孩子被督學們視為問題。

敏銳的西霸藥商,1962年嗅到了商機。只要能和美國孩子的學習沾上邊,或者是跟注意力集中沾上邊,就能形成一個超級巨大的市場。於是西霸開始行銷,把利他能包裝成一個可以處理不專心和過動的藥物。

西霸藥廠使出混身解術行銷

接下來,西霸藥廠努力翻找歷史研究文獻,往前找了二十幾年,終於翻出一篇1937年精神病學家布拉德利(Charles Bradley)給20位兒童服用安非他命的實驗(註1)。他在結論說,有一半的孩子學習有進步,情緒也獲得控制。論文刊登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第94卷的577到585頁。

(上圖:1937年精神病學家給20位兒童服用安非他命的實驗論文)

1963年西霸藥廠找了兩位專家,寫出歷史上第一篇利他能的論文,研究利他能對精神障礙兒童的症狀和學習的影響(註2),登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120卷458-464頁。而該篇的參考文獻第一條,就是1937年的那一篇,用孩子做安非他命實驗的論文。

(上圖:1963年歷史上第一篇利他能的論文)

西霸藥廠那一篇利他能論文,以現代論文的觀點審視,頗為粗糙。論文裡沒有藥物的化學式,而實驗對照組的安慰劑還是由西霸藥廠提供。如果想操控實驗結果,其實易如反掌。而研究內容,在測試孩童的行為改變,包括找麻煩、說謊、不服從等不利大人「管教」的行為。但是論文裡,沒有辦法解釋藥物作用的原理,也沒做出任何明確的結論,因為就如論文所言「現有的證據太有限又太矛盾」。

70年代,安非他命和利他能成為美國管制藥

儘管如此,利他能已成為國防教育法案風口上的豬,飛高高了。1970年,美國兒童疾病雜誌有西霸藥廠連連刊登的廣告,暗示或明示:吃利他能可以讓小孩樂此不疲的學習。

但是同時間這些藥廠生產的興奮劑已經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1971年,美國政府終於正視這類藥物極度成癮,把安非他命和利他能,列入二級管制藥品、毒品。

到1970年,5% 的美國人(至少 970 萬)使用處方安非他命,其中有 320 萬人上癮。根據1971年紐約時報特刊報導,利他能在美國社會被濫用,在西雅圖甚至發生不正確使用藥物而導致死亡的情況。

要知道,利他能是多巴胺的再吸收抑制劑,上癮的作用原理和古柯鹼非常類似,都是暫時讓多巴胺無法再吸收,使腦中的多巴胺含量比沒吃藥的時候高。

利他能被列為二級管制藥物後,西霸藥廠當然提出抗議,覺得這對利他能是「污名」。

雖然在行銷略微受阻,但是一直到1970年代的末期,美國已經有15萬兒童服用利他能。

80年代ADHD病名被創造出來

利他能接下來出了大絶招──大名鼎鼎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在1980年,先以「注意力不足症」列入DSM第三版(精神病診斷與統計手冊),1987年的修訂版,再加入「過動」元素,為孩子訂做的精神障礙標籤於是完備,ADHD正式列入了DSM。

在此順便科普一下,精神科診斷與統計手冊裡面列出的病名,都是美國精神科醫生用舉手表決的方式決定的。不用任何生化檢測,就假設孩子的不專心跟腦內分泌不平衡有關。

自從在1980年投票認定孩童不專心和過動是有病的「概念」後,利他能華麗轉身,跟精神科診斷與統計手冊締結連理。名正言順、大張旗鼓的透過團結力量大的作法,把具成癮性,依賴性的興奮劑,送入孩子的嘴巴。

接著西霸藥廠出資協助過動症的「病友支持團體」。基本上就是一個利他能的倡議團體,目的是促進社會大眾對這個疾病有所「警覺」(擔心)。此團體在1991年成功遊說美國國會,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視為一種失能,並且把過動孩童納入特殊教育的領域。

經過這一番騷操作,在1990年,美國被診斷為過動症的兒童增加到100萬人,如今可能有350萬名兒童,因為過動的問題,被開立及服用興奮劑。而行銷美國的成功模式,也被諾華藥廠推廣到了世界各地,包括台灣。

藥物行銷話術靠譜嗎?

雖然藥廠一直聲稱,利他能幫助孩子提高多巴胺的活性,但那純粹是藥物行銷上的說法。

1937年以來,並沒有任何新的精神科研究,能夠清楚說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這項精神疾病的本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生物學成因,至今不得而知。

這也是為什麼利他能的藥物說明單,仍然印著「Ritalin為一弱中樞神經興奮劑……對兒童心智上及行為上的作用機轉尚未清楚確立,亦無結論性的證據顯示這些作用與中樞神經系統的狀況有關。」就算是目前的諾華藥廠發行的最新版本,也是如此說明。

利他能本質上是擾亂多巴胺系統,這個過程是危險的。因為興奮劑是一種透支大腦的方案。

擾動大腦,以人造的化學物質,強行提升注意力或提振精神,都要付出代價。因為每提升一次,多巴胺受體的敏感度就會降低一次。下降到什麼地步,有可能會讓受體徹底報銷呢?在真正報銷之前,沒有人知道。

但是我們知道一點,就是藥物效果一旦變差,醫生就會增加劑量。當劑量增加,就是一次強行的提升。

 

精神科無法進行腦部生化檢測

我們相信絕大多數的精神科醫師,並不想讓服用利他能的患者成癮,或者是產生像服用古柯鹼那樣的欣快感。但是精神科目前的死穴,就是它沒有辦法進行腦部生化檢測。

每個人腦中的多巴胺,被利他能提升的速度很不一樣。一旦速度夠快,就會產生欣快感——欣快感,可能導致精神方面的上癮。而有些孩子吃完利他能之後,卻出現想死的念頭,嚇壞了爸媽。

腦部的功能如此精細,愈專業的腦科學研究人員愈表示,我們對腦組織的了解還只是冰山一角。為什麼給尚在成長發育的孩子,吃這種已經存在60年以上,卻直到21世紀都還搞不清楚機制的藥物呢?還在為孩子需不需要吃利他能而煩惱的家長,相信在看完利他能的前世今生,以及它的行銷手法後,能協助您做出清楚又明智的決定。

 

〔警語〕提醒再多次也不為過!精神科藥物,包括過動症藥(中樞神經興奮劑),都必須以逐漸減量的方式停藥、戒藥,也需要有經驗的醫生或藥師從旁督導協助,度過藥物反彈的敏感期。

 

 

〔本文參考資料〕

精神病大流行:歷史、統計數字,用藥與患者/左岸文化出版
11章 散布至兒童的流行病

2) Every molecule tells a story: Ritalin

  https://www.invivomagazine.com/en/corpore_sano/chronique/article/235/eve...

3) A Speedy History of America’s Addiction to Amphetamine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translate.goog/history/speedy-history-ame...

4) 【禁毒科普】聪明药:利他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x_qWFQt4bI

 

(註1)

https://ur.booksc.eu/book/34076493/924502

(註2)

https://ur.booksc.me/book/50948332/364adc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5.01.28

知情權

加入時間: 2015.01.28
73則報導
1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名醫開講-蔡凱宙談抗憂鬱劑驚人副作用

2023-12-07
瀏覽:
7,993
推:
4
回應:
0

過動寶貝的自然療癒處方箋

2023-11-25
瀏覽:
2,882
推:
0
回應:
0

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精神衛生、人權和立法全新指南

2023-11-04
瀏覽:
4,504
推:
7
回應:
0

民團籲正視色狼醫生法律空窗期,倫理需提升

2023-10-23
瀏覽:
4,363
推:
0
回應:
0

過動寶貝回歸教育,遠離藥物

2023-10-13
瀏覽:
4,278
推:
11
回應:
0

我們的心理健康正面臨巨大挑戰!

2023-10-06
瀏覽:
4,846
推:
0
回應:
0

一個狼醫判刑後,社會學到什麼?

2023-09-28
瀏覽:
22,056
推:
1
回應:
0

美國心理治療產業性剝削病患大調查

2023-09-15
瀏覽:
6,647
推:
1
回應:
0

美國心理治療產業性剝削病患大調查

2023-09-15
瀏覽:
5,474
推:
0
回應:
0

醫療倫理黑洞:判刑精神科狼醫繼續看診兩個月!

2023-09-01
瀏覽:
8,024
推:
6
回應:
0

利他能,先有藥再賣病的經典行銷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655篇報導,共13,17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655篇報導

13,17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