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的專業和特色
美術館的專業和特色
我沒有美術訓練更非展覽的專家,只是看展常客,沒有本位主義之下更適合以客人的觀點來提供一些意見給主人參考。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寫了兩則對於美術館的感慨,心有所感,也來談談。他說:
【政府公務員總量管制員額逐年緊縮,公立美術館包括約聘等員額也受限,專業事務外包成常態。 】, 【學者專家指出,相比於國外重要美術館都是館內研究員策展,國內機構研究員、策展人比率實在太低,但沒有研究、就沒有好展覽,形同美術館將專業外包,長久發展堪慮。】
事實上,台灣問題不僅只是美術館,嚴格說來在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國家之前,整個台灣都是外包委外的,政黨輪替後的國家認同、兩岸政策都在一個包裹之下全數外包、移交給另一個黨執政,成為類似【四年的代理館長】是一樣的道理。
美國基本也是兩黨競爭,但是兩百多年的政黨輪替卻能夠建立起一個強大國家的基礎,因為,【國家的基石】沒有因為政黨輪替而動搖,新的執政黨繼續在那原有的基石上堆疊、建設、累積成歷史成果。台灣的政黨輪替則是你死我活敲掉重來,類似蛇的交配,維恐留下前朝的毒素。( 公蛇在交配時會緊緊纏繞母蛇,企圖擠出母蛇身上可能殘留的前一條蛇的精液。獅子更狠,為了交配,公獅會將現有的幼獅咬死,斬草除根,同時讓母獅能夠發情。)
沒有機會累積成歷史成果,正是台灣目前公立美術館的無奈。私立的沒這問題,他有權走自己的路。就像奇美,他的方向還是有人批評,但是任何的荒地開墾,只要持續走下去就會走出路來走出特色。
(台南 台史博網頁)
我們不須也不要以奧賽、羅浮或紐約大都會當榜樣,他們大多是歷史獵奪的成果。台灣的政府的場館,逐漸變成提供場地的非營利美術館(畫廊) 是沒有前途很難突破的共業。缺少有承擔的館長就不會出現有特色的美術館。更何況,特色是持續長時間的累積。專業人員位階和權限都太低,館長位子太珍貴又不穩定,反而變得怕事,更加不敢授權。哪來的特色。
先天不良的條件之下,公立美術場館如何在有限資源之下建立特色,應該要有更自由開放的思考。幸好現代美術日新月異,窮則變變則通成為現代特色。委外沒有對錯,重點還是內容。關鍵是須要透過館方專業研究人員對委外公司的考核和展出個案的嚴格檢視。承攬委外,也是公立美術館的資深研究員未來的出路。(就像美麗主播的前途就是變成企業公關或發言人)。當然,很認真的研究員,也可以提出教育專案,針對特展內容提供很難得詳盡的教育內容來吸引特定參觀者,包括藝術品修復的示範教學。在展場出口派專人負責,對參觀者作簡單意見調查,設法了解現在觀眾重視的是甚麼,希望館方還能提供甚麼服務。或許可以發現一條生路。
公民記者 謝明海 2022-08-16
延伸閱讀:
休館改造升級 台史博8日重新迎賓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423405
國外很多歷史性美術館 (維基百科)
奧賽美術館收藏世界上最多的印象派和後印象派作品,
羅浮宮的建築物始建於1190年左右,當時的羅浮宮堡並不是法國國王的居所,而是被用來存放王室財寶和武器,在1793年8月10日開幕起正式對公眾開放,主要收藏1860年以前的藝術作品與考古文物,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主建築物面積約有8公頃,展出面積有20多公頃。館藏超過二百萬件藝術品[5],
聯合報 / 記者何定照2022-08-12 11:44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2880/6531675
近年各地新美術館紛紛冒出,展覽愈辦愈多,然而其中多委託館外策展人策展,館員變成只是「承辦人」。學者專家指出,相比於國外重要美術館都是館內研究員策展,國內機構研究員、策展人比率實在太低,但沒有研究、就沒有好展覽,形同美術館將專業外包,長久發展堪慮。
聯合報 / 記者何定照2022-08-13 13:24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2880/6534489
政府公務員總量管制員額逐年緊縮,公立美術館包括約聘等員額也受限,專業事務外包成常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