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土地的志工 異鄉遊子歸國扭轉舊有產業
【記者/黃怡惠 台中報導】
出走三十餘年,林碧山回到故鄉屏東縣萬巒鄉準備安然享受退休生活,卻發現屏東與他離開前竟別無二致,田地裡依舊種滿了檳榔,而檳榔對土地帶來的為害甚大,土地會發生大面積的深層風化,深度幾達三十公尺以上。在其上闢建的公路、產業道路、邊坡會有嚴重的塌陷與寸斷現象。且碩大的檳榔葉加速降雨的迅速蒸發,促成檳榔園地下水位急速下降,使水源涵養功能損失殆盡。其將大面積的山坡地,使用大型推土機或怪手,將地上物悉數連根剷除栽植檳榔樹,嚴重破壞山坡地。對此林碧山想找尋一個能漸漸代替檳榔的產業,就一頭栽進了可可種植,並致力於將可可與各項產業結合,以達到永續發展。
長在樹上的可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回到台灣創業的契機
林碧山大學就讀國立海洋大學,在就學期間與妻子相識結婚,由於妻子的家人都在美國,在民國六十七年時去了美國,當時家中窮困,父親為了湊出他飛往美國的機票錢,甚至去農會典當了部分家中土地。當時他去美國所從事的工作為旅館管理,因妻子的父母在美國擁有許多旅館,雖然一開始薪水不算高,但有個落腳處比什麼都重要,妻子的家人也鼓勵他往旅館業繼續經營,在美國做生意做重要的是要迎合當地人的消費習慣,照著這條已經被鋪好的路繼續走就不會有閃失。之後他開始跟朋友合夥經營,一間一間的擴大公司的規模,也把在台灣的父母親接到美國居住,過了十幾年後林碧山意識到年紀已屆退休,父母親年歲已高在外沒有車子居送十分不便,且父母親不是美國公民,在許多方面無法受到較好的保障,遂生了回到故鄉與父母一同過林野生活的念頭,在民國九十四年,也就是十五年前毅然決然歸國。
他驚訝的發現,四十年前離開時屏東土地上種滿了檳榔樹,沒想到過了這麼多年還是一樣,便想尋一個產業來逐漸代替檳榔,就這樣投入了種植可可的產業,到現在約十一年有餘。一開始他規劃種咖啡,而咖啡的品質與茶葉相同取決於海拔,越高海拔越好,且可可和咖啡一樣都是屬於次森林的,屏東縣一萬五千公頃檳榔園下面是最好的成長環境,平地的檳榔園下面種咖啡海拔不夠,所以選種可可,在檳榔樹下半日照的環境下最適合最完整。
長相與木瓜有些許相似的可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初始創業遇到的諸多瓶頸
「沒有障礙的事件就不叫事業了啦!」在台灣可可是較為陌生的產業,當時林碧山從美國邁阿密進了一整套生產可可豆的器具與機器,當時機器都運到屏東組裝好之後,做出來的巧克力味道居然是酸澀的,他才知道製作巧克力要跟大廠買配方,才能做出香醇可口的巧克力,買配方的金額要十幾萬美金,但他想著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他希望在屏東種可可此舉,能等到可可產值超越檳榔,屆時就可以完全取代檳榔,可檳榔的價錢隨時都跟著市場起起伏伏,而農民只會不斷期待價錢上升,相對的可可市價十分平穩,讓農民種植意願不高。台灣有許多規範與國外不相同,也讓林碧山吃了不少苦頭。例如剛開始可可烘焙後要脫殼,在國外會將脫下的殼泡茶喝,讓整個作物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可台灣的法律規定不允許,於是要另外想辦法處理這些殘渣。
對於經營可可事業理念的轉變
可可發酵是生產巧克力最重要的前置作業,所謂自然發酵就是沒有加菌和醣,時間需要五到七天,且需要達到四十幾度以上,與腐敗是一線之隔,相較咖啡發酵五到七小時,曬乾研磨後即可沖泡,可可烘焙研磨後才是真正困難的開始,巧克力的品質需要細膩度,研磨時間需要三到四天,專業性較高很難讓每個農民都跟著種植,且發酵需要量大,許多農民自種可可後用桶子與塑膠袋來發酵都是不好的做法,在缺乏正確的引導下反而浪費了許多可可。而製作可可後續產品的門檻金額太高也是大家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一開始想要讓許多農民步改種可可的他轉念,收購某些特定農民栽種的可可,專注在經營可茵山上。因為大家對此較為陌生,讓這個產業可以跟觀光結合,根據不同的年齡層客製不同的導覽解說,把周邊的產業帶進園區,與文化,音樂與藝文活動結合。
在可可莊園擔任解說的林碧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林碧山不斷提到他是回來台灣退休當土地的志工,搭建好一個舞台讓年輕人有舞台可以演下去,不是回來創業的。檳榔園對土地管理是十分不友善的,而可可對環境十分友善,一般果農在田間噴灑農藥是因為要預防果蠅叮咬,而可可不用噴灑農藥,厚實的果皮可以抵禦害蟲在果實產卵。他期許家鄉的土地變乾淨,只要這個產業繼續做下去,對土地就是有貢獻的。而土地不只是台灣獨有,是整個地球村共有的,一個人盡一點點力,對這個世界都會有莫大的影響。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