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抽空看完了彭明敏回憶錄「自由的滋味」,附錄中有一篇由曾擔任臺灣日報駐美主筆王景弘先生所寫的文章「美國外交檔案中的彭明敏案」,內容提到1964年1月27日法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建交。此之前10多天,美國國務卿魯斯克曾在1月16日致電蔣介石,轉達美國總統詹森的意見,勸告蔣介石要有耐心,不要主動與法國斷交,以逼法國總統戴高樂承擔與中華民國斷交的責任,藉此防範其他國家效尤。但蔣介石猜疑美國企圖用法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案,造成「兩個中國」的先例,後來,詹森總統仍然不放心,派中央情報局副局長克萊恩到臺北見蔣經國,陳述美國的想法。但蔣介石只答應延後一週與法國斷交,令美國方面非常失望。事後看來,這顯然是蔣介石一個嚴重錯誤的政治決定,傷害了中華民國的外交利益,直到現在都還無法挽回。當時,中國國民黨政府失去中國大陸領土已經15年,領土只剩臺灣,事實上不再能代表中國。
獨裁者喜歡醜化政治,把政治人物醜化為「政客」。他們玩弄政治,卻自命為「革命家」。縱使革命成功,推翻了舊有政權,仍然繼續拿革命當口號。沒有敵人就製造敵人。力量不足時,在自己陣營內部製造敵人,一下說要打擊走資派,一下又回過頭來鬥爭自己的盟友。連古人孔子,田裡的麻雀,都被揪出來打。力量夠大了,就欺侮鄰國,不惜動武,成為國際間的公害。
其實,孫文也說過,政治就是管理眾人的事。在歐美先進國家,politician一詞,基本上指民選政府首長和民意代表。這些政治工作者負責釐訂公共政策和管理公共財。革命家一旦革命成功,開始治理國家,就變身為作政治決定的politician。這時候如果還繼續革命不離口,是件非常奇怪的事。
民主制度其實非常脆弱。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開始實施民主制度。但俄羅斯選民卻縱容普亭當政20餘年。現在,俄羅斯選民不關心政治的共業,不只是俄羅斯人民要承擔,連全人類都要遭殃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