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交流會觀察】重建社區面臨的問題
(文、圖/蘇之涵-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專任助理)
將所有與會者(社區營造員、工作人員、其他分區的夥伴)分為五組,每一組有一個指導老師與一個小助理引導討論,五個組別的主題分別如下。
a. 友善的校園環境-討論學校與社區關係
b. 溝通的公共空間-討論社區公共空間、社區資訊傳遞平台之想像
c. 活力的社區組織-討論社區次組織合作與人力資源調查運用
d. 創造的產業願景-討論社區生計與產業創新嘗試
e. 互助的社區照顧-討論社區弱勢、兒童、老人等關懷工作推動
圖/黑板上的三角觀察法以及風車分析圖
第一階段的討論為三角觀察法,每一組發三種顏色的便利貼,請營造員分別寫下自己社區的優點、缺點、特色;然後第二階段風車圖分析,在全開的書面紙上用麥克筆劃一個大X,分割出來的四個區塊分別標上優點、缺點、特色、行動策略,把寫好的三種便利貼貼在對應的區塊裡,以各組主題為目標,討論完成目標要達成哪些任務,列出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
圖/八八重建營造員與桃米經驗的對話
在全開的書面紙上可以看到每一個社區的概況,以及彼此可以經驗交流的地方。舉例來說,在友善校園環境為主題的小組裡,社區列舉出來的內容如下。
社區優點:山上環境好、學童人數少,每人擁有的資源相對多、學校支持社區的活動以及產業發展、家長會與社區發展協會關係良好、環境地形特殊
社區特點:小小茶藝師的培養、社區農作品種類多,品質也好、學校退休的音樂老師可以協助社區特色推廣工作、社區DOC數位中心的健全
社區缺點:沒有避難中心、路況差,下大雨路就不通、社區活動中心空間不足、學校重建校地找不到、地方政府給予的重建資源不足、校長不關心社區事務、隔代教養以及外籍配偶小孩的教育問題
針對社區裡某些想要改善的部份,同組的社造員可以互相學習,情報交換。例如不關心社區事務的校長,請家長會協同社區發展協會一同前往拜訪,如果溝通效果不好,還有下一步的應變方式。針對隔代教養以及外籍配偶孩子的教育問題,有經驗的社造員介紹他們社區申請課後安親補助的經驗,對應的部門以及相關注意的事項。
工作人員特別設計的牌子:我要提問、建議、讚聲,增加互動。
討論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一些社區共同面臨的問題,像是聯外道路的不穩定。下大雨,路就不通,社區產業無法對外輸送,若雨勢過大,社區還要擔心居住環境的不安全,避難撤退的路線與去處。
透過這樣的活動,我們可以歸納某些社區共同面對的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式,九二一與八八的重建經驗也許不盡相同,但是在經驗對話與創意激盪的過程中,我們試著尋找一些突破的可能性。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