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公民 社區意識的抬頭
【記者 吳佩綸、王郁茹/台中採訪報導】
座落於大肚山台地、鄰近台中清泉崗機場的公明社區,由於紅土地質及氣候環境因素,全區面積約2.5平方公里,大多以地瓜產業為主行銷於全省,更孕育了九尾草等植物及豐富的自然環境,也是沙鹿區唯一的農村再生社區。
不過因為社區的凝聚力不足,在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的活動之下,仍不見居民們團結一心的成效。公明社區發展協會的厲希鵬先生,原先為中華電信的骨幹網路建設員,之後提早退休,回到社區裡,開始到公明國中當園藝志工,發現自己對於公眾事務、推動社區發展方面的事情感興趣。
厲希鵬先生說道,社區意識的抬頭、地方凝聚力的促成,年輕人的介入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年輕人在社區營造上,他們的想法會更創新、更與眾不同,而這些正是發展協會的人們所期待的。在社區附近的大專院校學生們,正能夠為社區參與注入一份新生力。厲先生認為如果能夠繼續走下去,透過外在年輕人的力量將自己社區的年輕人給帶動起來,那將會是個成功的社區。
社區營造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是需要時間持續地進行推動,才能夠真正的生根,擾動到整個社區的民眾。如果沒有長時間的駐村、規劃性的組織,沒有辦法將這個社區的人文、產業發揚光大,這樣會只是表面上的活動參與,無法為社區帶來成長。
此外,原先社區都會舉辦與地瓜相關的嘉年華活動,但今年由於活動推動力缺乏,而停辦了一年。厲希鵬先生除了推廣地瓜農產業之外,也致力於農村再生與友善生態環境計畫之中,更手工種植櫻花,從一株株櫻花幼苗,發展成網美打卡景點的櫻花步道。厲先生也提到說,在種植地瓜時所使用的農藥藥量是十分龐大的,因此也希望將社區農業推向無毒有機的農業。在走訪社區時也有觀察到在發展協會裡面有社區關懷據點,會每天進行活動活絡社區長者們之間的感情,也能夠預防延緩失能失智的情況。
推動社區發展,不單需要一個領頭羊在前面帶領著大家,更是需要社區民眾們之間團結在一起、為了社區想更加進步的心態。或許正如厲先生所言,透過外界的力量能夠拉起這個社區的凝聚力,公明社區其實有許多值得我們深入探訪的地方,也保留了歷史文化遺跡,而因為沒有人主動去發展荒廢的那些土地,真的很可惜,更需要有大學生、高中生們等年輕人,自願性的一起投入社區發展的行列當中,共同為這個社區打造出不一樣的生機。
▲公明社區裡的牛車巷。(攝影/王郁茹)
另外,公明社區為因應氣候,因此聚落的房屋為南北向。早期的農村聚落巷道蜿蜒曲折,穿梭在民居之間,主要目的是提供早期牛車通行,稱之牛車巷,雖然現代汽車出入並不方便,但已成為社區的特色,現在也仍被保留著,遊客到此社區時也不妨前往參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