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蔡紫婷、何綺芬/台中報導】
茶檔行動餐車以販售港式餐飲為主,活躍在台中地區,是一對來自香港的夫妻經營,老闆張景強、陳安芝夫妻在2019年6月透過投資移民來台生活,嘗試過店舖經營的模式,但不想被租約和規律的營業時間捆綁,在2021年3月選擇了營業時間自主的餐車,他們經常會到不同的地區擺攤檔,亦會在不同的市集活動看到他們的身影,熱愛自由和社交的他們,70後的他們見證香港工作環境的變化,加上政治環境的因素,更是令他們確立了要移民的心態,老闆原本在香港是一位飛機維修員,月薪高達16萬台幣,而老闆娘原本是一位銀行職員,月薪高達12萬台幣,是不少打工人的目標,但因為工作時間實在太長,而老闆和老闆娘是一個熱愛旅行,熱愛自由的人,面對着這種高壓但失去生活質素的工作環境,覺得厭倦,所以老闆為了移民到臺灣,決定轉行餐飲業,更因此參加了不少培訓課程,留下了不少證照。
失去的街頭小吃 開餐車重拾港味
60-70年代是香港街頭小販的全盛時期,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小販主要是販售低廉貨品及街頭小吃,跟臺灣的夜市文化很相似,但不一樣的地方是台灣夜市會有遊戲攤位,香港的小販就沒有,而且臺灣夜市相對香港對於擺攤的政策比較寬鬆,臺灣鼓勵夜市自治的方式,而且有一個場地開放給民眾消費,但香港的小販文化則是擺放在路邊,看到執法人士便要「走鬼」,走鬼的意思是推着擺攤的推車逃跑,避免受到罰款或法律上的指控。在這樣高壓的壓迫下,使一眾擺攤的檔主沒有立足之處,因此在2016年2月8日引起了一場小販的革命運動—魚蛋革命,一眾示威人士對於政府強行取締無牌小販的不滿,希望借此捍衛香港本土的小販文化。但在這場運動之後就更少看到小販在街頭上擺攤。茶檔經營人出生在70年後,在小販攤檔的全盛時期下成長,以前上學放學在學校門外就會有攤檔在門口,眼見香港這個小販文化逐漸末落,更是感受很深,覺得可惜,所以希望可以在臺灣開設餐車,到不同的地區,分享香港有名的街頭小吃跟飲料,讓在台的香港人和台灣人可以吃到香港的特色小吃。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