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人魚游出童話 楊心元推廣環保護海洋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方敬、詹子萱、程欣瑩/臺北市報導】當童話故事的美人魚出現在日常生活裡,你有想過是什麼樣子嗎?台灣人魚藝術學院創辦人楊心元與其團隊,2018年起受邀至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下稱海科館)表演人魚秀,在大型水族缸裡穿上人魚裝游動,並利用廢棄瓶罐當作道具搭配岸上故事講解,以達推廣減塑目的。楊心元說:「人魚有保護海洋的責任,並不是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卻不在乎環境。」

兒時玩水、長大潛泳 楊心元的悠「游」自在

現年47歲的楊心元高中時就讀北一女,大學則是台大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現擔任藥品公司法規經理。楊心元從小跟著父親游泳培養玩水熱情,長大後休閒時光仍喜歡往海邊跑,長期下來練就出良好水性,無論水肺潛水、自由潛水都難不倒她。


↑楊心元長期練就良好水性,在水中十分悠遊自在。照片提供/楊心元

楊心元2016年開始模仿人魚游動,當時台灣鮮少有人會用美人魚的行進方式,在水裡翻轉、擺動,因此楊心元只能透過國外資訊自學。下水後楊心元一個人穿戴自製的魚蹼游泳,有不少旁人因為新鮮、沒看過,而好奇詢問。憶起當時魚蹼的產製過程,因為訂製價格過高,楊心元改採蒐集國外美人魚論壇資料自己製作,有天,楊心元剪裁了家中坐墊、窗簾,只花一下午就做出生平第一條美人魚尾巴。

↑使用家中的窗簾、坐墊自製的美人魚尾巴,象徵著楊心元對人魚的初心。攝影/程欣瑩

因為尺寸龐大,現在在海科館表演時會影響到其他人魚,所以楊心元已許久未在表演時穿戴這條別具意義的魚尾巴,即便如此,她仍將它視為最愛,「記得那時完成後,馬上約了泳池下水,那一刻真的很感動,這是自己對於人魚的初心,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

2017年,楊心元前往中國參加亞洲潛水展比賽時,認識香港人魚教學系統MFI的創辦人劉若虛,回台灣後也參加MFI在台開設的人魚課程,楊心元的人魚學習之路,首次接觸到了系統性的教學。

MFI人魚教學是香港的自創系統,創立初期只有人魚游動教學,並無擴及表演層面,重心放於教導學員如何被拍出漂亮的人魚姿態。

受場地限制 台灣人魚藝術起步

職業人魚最早出現在美國,1946年創辦人紐特·派瑞(Newton Perry) 在維基瓦基溫泉公園買下專門讓人魚游動的巨大水缸,並招聘職業人魚前來訓練、表演,帶起民眾觀賞風潮。美人魚展演最大特點即在於,一般印象人魚只會出現在童話故事裡,如今在真實世界優雅擺動,自然成為亮點。

而臺灣的人魚職業,近幾年才開始發展,且大多強調人魚游動,表演藝術性、儀態等等要求較少。楊心元認為,表演方面不受重視的原因,在於場地受到限制,除了需要大型水族缸以外,也需要有足夠觀眾市場支撐,目前為止有固定人魚表演的,除了基隆海科館以外,僅剩花蓮遠雄海洋公園,人魚藝術仍屬小眾文化。

美姿美儀外 人魚訓練強調游得安全

2018年,楊心元成立「台灣人魚藝術學院」,透過系統教學,教導學員在水裡游得美,更要游得安全。她認為,人魚訓練並不像自由潛水、游泳,只要有足夠力量就可以了,潛水深度更深,各項難度亦會提高,像是柔軟度就會成為許多學員的考驗。

楊心元表示,美人魚表演不像一般游泳,表演像是在深水裡跳舞,所以有許多學員會再去上瑜伽、舞蹈課程,調整身體柔軟度,增加自己肢體的延展性。另外,平常在陸地上就必須養成良好坐姿、站姿,駝背等等都會影響身體儀態,嚴重可能導致下水後的運動傷害,須加以避免,「這些都是人魚訓練的基礎項目,從生活中去要求自己,才有辦法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魚。」

而人魚在游動時需要穿戴魚蹼,將雙腳併在一起,利用豚踢前行。豚踢意指利用核心肌群傳送力量,雙腳採同時踢水方式前進。然而雙腳被綁在一起時,人體自然會減少原有的活動量能,因此在深水裡一定會採「雙蹼戒護」,穿雙蹼的人雙腳可自由活動,當意外發生時,較適合扮演救援角色。

此外,人魚活動除了需要潛伴共游,有許多動作也需要眾人合力完成。在團體人魚的表演中,有一個動作叫做「女王陛下」,一開始會有四到六隻人魚在旁邊,中間則有一條人魚會直立地游下去,並且展示尾巴。旁邊的人魚會圍成一圈,手牽手跪在水缸底部地板,等到下令之後,他們就會往後翻,加上中間那隻人魚,從畫面上看起來像是開花。開完花後,人魚就會像魚群洄游,繞著中間的人魚繼續游動,楊心元表示,有別於一般水上活動的直線前進,有許多花招需要往後翻、往左翻,「人魚表演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一個小小垂直動作,就可以玩非常久。」

↑團體人魚表演中的「女王陛下」需靠眾人圍圈合力完成。照片提供/楊心元

為海洋盡一份心 人魚表演結合減塑說故事

人魚藝術學院的另一創辦理念,其實希望能夠更加關心海洋,為環境保育盡一份心。國立海科館認同其想法,邀請楊心元與學員們定期展演,考量館內客是年齡層偏低,主辦單位除了水缸內的表演以外,另外增設「人魚說故事」橋段,透過多種形式,教育孩子如何拯救堆滿廢棄物的海底世界,以達成減塑推廣目的。

故事內容設定是一開始人魚游出場後會先跳舞,或是表演花式動作,吸引小朋友的注意。接著主持人會介紹,人魚今天想辦一個晚會,他們正在佈置場地,然後水缸裡的人魚就會慢慢把海底廢棄物帶入。比如說會拿寶特瓶去裝飾,塑膠袋也會拿來咬咬看,或是拿吸管互相玩耍等等。楊心元說:「活動中我們會問小朋友,這些是屬於海洋的嗎?小朋友就會回答不是。藉由表演,他們會知道說事實上生活中是可以做好環保,不讓海洋受到廢棄物迫害。」

↑「人魚說故事」是透過說故事教育孩子們如何拯救海洋,並推廣海洋永續的活動。照片提供/楊心元

楊心元分享,有蠻多小朋友回家之後會跟爸媽說,人魚姊姊說不要再用塑膠碗筷、吸管,這就是很好的循環,「小朋友回去會知道說了拯救人魚,海洋該做什麼,怎麼減少廢棄物產生。」

改善污染 從自身選裝做起

除了教育,以身作則也是美人魚的一大課題。楊心元感嘆,有不少人魚為了看起來漂亮,會「全妝」下海,或是在身上穿戴許多飾品以及亮粉,但最後掉得水裡都是,然後破壞海洋,反而成了最貼近的污染來源。

為此,楊心元在選裝時相當謹慎,像是美人魚的頭飾,上面珍珠都用鋼絲一顆一顆穿上去的,確保在水缸行進時不會掉落,製造不必要的垃圾。另外,楊心元也特別挑選獲德國環保認證的魚蹼以及魚皮,她透露,現在中國人魚仿製品非常多,材質大多選用便宜化學布料,「但因為製作成本非常低,所以賣得便宜,導致市場上充斥這類型的產品。」

楊心元分享,德國公司製作魚皮時,布料是利用漁網回收再紡織而成的,雖然目前臺灣在人魚裝備上,僅有少數廠商負責魚蹼代工,不過仍期盼未來當需求增加時,能以海洋保育為優先考量。

↑楊心元擁有的魚皮是利用漁網回收再紡織而成。攝影/程欣瑩

人魚專業教育 環境永續 一步步游向夢想終點

台灣人魚藝術學院成立至今即將邁向第五年,團隊成員逐年增加,更打破刻板印象,培育出不少男性人魚。已從人魚學院「畢業」的政諺表示,當時是在參與自由潛水活動時認識了創辦人楊心元,同團有許多看到人魚覺得相當有趣,因此想了解更多人魚運動。

政諺說,平時練習的過程,大家氣氛比較像是在玩樂,過程中互相學習,稱讚彼此動作等等,因此身為「魚群」相對少數的男性,不太會有尷尬、放不開的感覺。回憶學習人魚近兩年多來,政諺得到最多是內心的滿足,「因為美人魚一出現就是大家的焦點,更有人與海之間的媒介之稱,在這樣的角色裡,我們更要有能力去保護好海洋家園。」

↑人魚不只是女性專屬的職業,男性也可以成為悠遊自在的美人魚。 照片提供/楊心元

而今年人魚藝術學院與海科館合作的表演,最終場已於國慶連假結束。往後楊心元預計調配重心,將更多心力放在專業教育上。她表示,希望能夠推廣正確、安全的親海方式,會更紮實地訓練核心肌群,當有足夠的肌力後,才能在海底用正確的部位去安全地、有效地游動。

楊心元說,近期看見越來越多人魚,擺動方式不夠確實,卻出現在水下表演。她希望不應該只是為了漂亮、新奇,所以把自己的腳綁起來,然後沉到水裡,「人魚是需要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職業。」


↑楊心元盼推廣正確、安全的親海方式。  照片提供/楊心元

上岸之後,楊心元也期許人魚能夠保持愛護環境的初衷,她表示,有人魚之前來反省,我們每天在宣導小朋友不要用寶特瓶,但自己平常都在用,所以後來他就開始攜帶自己的環保水杯,養成好習慣。

「經由你教導別人或自己演繹的過程去自省,日常生活的改變好比從源頭做起,對於環境永續、減塑會更有幫助。」楊心元說。

採訪側記

當美人魚出現在真實世界的時候,很容易就成為大家的焦點,楊心元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不把這樣的焦點作為噱頭、商機,反倒希望能夠靠著人魚的力量,推動環保、愛惜海洋。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58則報導
2,263則影音
70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2,465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3,013
推:
0
回應:
0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6,558
推:
2
回應:
0
2:20

客語走讀楊梅富岡 品味仙草瞭解客家文化

2024-03-15
瀏覽:
5,794
推:
24
回應:
0
2:09

一人裝傻一人吐槽 漫才搞笑暗諷社會議題

2024-03-11
瀏覽:
3,729
推:
0
回應:
0
2:06

張希慈揭露性暴力 從傷痛走向修復

2024-03-08
瀏覽:
6,194
推:
0
回應:
0
1:53

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2024-03-04
瀏覽:
10,131
推:
2
回應:
0
2:40

登過聖母峰 詹喬愉投入淨山和救難

2024-03-01
瀏覽:
5,919
推:
4
回應:
0
3:04

南方書店邁入七十載 見證時代更迭

2024-02-26
瀏覽:
9,938
推:
6
回應:
0
2:57

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2024-02-23
瀏覽:
14,992
推:
2
回應:
0

當美人魚游出童話 楊心元推廣環保護海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79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79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