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部落的集體記憶_馬太鞍家庭錄影帶保存工作坊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2013年開始,就極力推動工作,透過辦理家庭錄影帶的保存工作坊,幫助大家把家裡不能觀看的錄影帶修復轉檔,找回珍貴的家庭記憶影像,在這過程也發現在原住民族的部落裡,也有留下大量的珍貴錄影帶記錄,所以陸續在台東知本卡大地布、宜蘭等地辦理工作坊,希望協助部落具有自主的修復錄影帶能力,進而建立自己的影像資料庫。
這次修復的錄影帶主要是馬太鞍邦查文史資料館Lalan老師過去的記錄,Lalan老師國中畢業就在都市讀書就業,有次回部落突然發覺到部落有文化傳承的斷層,便興起用錄影機記錄下部落的人事物,如生活習俗等尤其是語言的部分,後來影像紀錄數位化及放映機器的毀壞停產,讓錄影帶成為無法觀看的媒材並堆放在倉庫,因緣巧合遇到蔡慶同老師,透過老師得知南藝大 - 音像藝術媒體中心可以修復錄影帶,經試驗效果良好,遂有這次的工作坊,希望讓部落的年輕人瞭解後,也可以推動自己部落影像資料庫的建置。
卡大地部影像資料庫潘昱凡老師認為,建置資料庫首要避免閉門造車少數人一頭熱,而是公告周知以獲得部落集體的支持,唯有回到部落的集體文化脈絡裡,影像資料庫才能發揮他的功用。
紀錄片導演潘朝成老師則從保存自己記錄的影像經驗出發,談到部落影像資料圖書化的目的,是為了後代子孫隨時都可以觀看學習,以建構族群的、歷史的歷史檔案並加以善用詮釋,從原住民族的觀點來論述殖民跟被殖民的關係,進而建構原住民的主體政治實體,也就是自治,更要建構原住民族觀點的歷史觀,建立自己的主體性。
當錄影帶被修復重現部落當年的影像聲音時,大家十分振奮感動,尤其是部落青年更是如此,他們重新見到小時候的親人,或者是已經離開的長輩,而母語、祭典儀式及生活技藝,也都可以成為傳承族群文化傳統的教材。
誠如潘昱帆老師所說,重新找回的影像對部落族人來說,就是一個非常珍貴的集體記憶,族人們看到的不是在文化脈絡上的價值或文化知識庫的資訊,而是情感,當族人看到這些影像時的回饋與補充資訊,正是找回部落集體記憶的最佳方法。
讓我們重新盤點家裡的錄影帶吧!
南藝大 - 音像藝術媒體中心X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Rz3v-wMs6IZgyAH_xwjbQ
讓我們重新盤點家裡的錄影帶吧!
台南藝術大學 - 音像藝術媒體中心X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Rz3v-wMs6IZgyAH_xwjbQ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