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再生條例實行 大潭積極爭取

文字-A A +A

【記者黃怡菁/嘉義報導】

  活化農村,希望再生!新港鄉大潭社區的農業再生計畫提案通過,將在未來的四年,依照社區居民需求,分期實行農村再造,包含自行成立農業產銷班、大潭生態景觀公園建立,為社區多元開發,替單調的農業村落增添生命力。

  大潭村位居新港鄉的邊陲地帶,四處為綠油油的稻田,是典型的農業村落。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嚴弘聖指出,這裡人口老化及人口外移現象已經存在二十多年,村內幾乎為零公共建設狀態,並且多處傳統民宅荒煙漫草、無人修繕,這樣的情景都能感受到人口流失的嚴重。「農村再生條例」正好宣布實行,因此趁此機會提出再生計畫,替農村產業提升競爭力;改善環境品質,為缺乏規畫的公共領域設計觀光休閒空間及文化保存。



長年失修的土磚厝已搖搖欲墜。           記者黃怡菁/攝影

 

  「農村再生條例」為九十九年七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所實行的法令,是政府以專法,有秩序地促進農村永續發展及農村活化再生。社區發展協會會長林國棟說:「農再條例(農業再生條例的簡稱)賦予社區居民很大的權益。」地方社區達成共識後申報提案,中央機關核定,通過後編列的經費,可運用在農業生產、產業文化、自然生態及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整合建設。

  以社區自立農業產銷班為例,雖然百分之九十的當地居民都是種植水稻維生,但是稻米目前為止都是由農會統一產銷,自立產銷班之後,能為當地稻米創立自有品牌,免於被政府依統一價格收購,降低獲利空間;大潭社區的大潭池方面,養殖草魚、台灣鯛魚以供銷售以外,文物保存館、民俗技藝場,也在公共建設策畫範圍內,還會添增生態保育觀察與保護等教材,及設立蝴蝶館,供小學生戶外教學可參觀,回饋教育與帶動人氣。


 

腳下的紅磚瓦,為志工王緣女士(左)自行鋪蓋。    記者黃怡菁/攝影

 

  農村再造計畫通過提請,如何執行,便是首要課題。農再運作的人力資源更是不可少,而在地人也關切自家環境將如何改變,林國棟表示,大潭村共有一百二十位村民參加水利局的「志工培根計畫」,居民不分年齡職業,自願加入參加講習,培養社區營造的能力,以便日後建設執行能夠順利。在大潭池旁的休閒步道上,一塊又一塊的紅磚,便是志工王緣婆婆獨自鋪上去的,王婆婆就住在附近,每日都會提著鋤頭和澆花器,整理潭池邊的花草,視大潭池的景觀維護為己任。

  農業再生條例在外界爭議不斷,日前法令在擬草階段時,便飽受各大報章媒體批評,憂心利益分配不均或村落綁樁的問題發生,不過居民賴翠梅表示,當然有計畫還是好的。林國棟指出,超過一百萬元以上的工程必須透過縣政府發包,大型經費並不會由社區發展協會經手。

  「欣欣向榮,生態大潭」是社區協會喊出的口號,希望有秩序的美化環境、活化產業、找出在地特色,吸引外移人口回流。農業再生計畫帶來的新面貌,令人關注,而未來發展成效將說明一切。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50則報導
2,219則影音
585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7:42

糖的迷思

2024-11-11
瀏覽:
5,799
推:
0
回應:
0
8:07

鐵道到課堂 林森國小特色課程

2024-11-11
瀏覽:
10,624
推:
1
回應:
0
9:13

阿里山山葵 延續時代的綠金

2024-11-11
瀏覽:
17,085
推:
2
回應:
0
2:55

南鯤鯓 「鹽」續產業與民俗

2024-11-04
瀏覽:
4,013
推:
1
回應:
0
2:59

減糖好習慣 健康樂生活

2024-10-28
瀏覽:
6,295
推:
0
回應:
0
2:55

以我的名字呼喚我 手語名的故事

2024-10-28
瀏覽:
6,540
推:
0
回應:
0
2:35

回憶中的美味 鱷魚餐包與傳承

2024-10-28
瀏覽:
9,225
推:
1
回應:
0
2:54

詩情畫「憶」 享受朴子文化底蘊

2024-10-21
瀏覽:
4,190
推:
0
回應:
0
2:44

嘉義青年攀樹看世界 樹木如人生

2024-10-21
瀏覽:
4,045
推:
1
回應:
0
2:59

信仰與文化交織 府城迓媽祖

2024-10-21
瀏覽:
4,798
推:
0
回應:
0
1:50

農業再生條例實行 大潭積極爭取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889篇報導,共13,192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889篇報導

13,192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