翫雙溪書苑 打造書香人文慢城
【記者黃子怡/彭潔盈/新北市報導】翫雙溪書苑是一家充滿自然植物書籍的書店,因創辦人熱愛大自然,加上位於淡蘭古道、餘杭道路等自然古蹟附近,因此書店時常利用書籍結合活動的方式舉辦走讀、竹編編織課程、採集野菜、參觀歷史古蹟等自然人文活動,去年10月就舉辦「跟著馬偕走淡蘭」走讀活動,因為迴響太好,老闆還加開了連續兩場,讓民眾都能體驗與大自然和歷史共處的走讀活動。
↑杜蘊宸帶著公視節目主持人候以理吃草聞草,感受大自然。照片提供 / 翫雙溪書苑
回歸初心堅持學習
杜蘊宸原本是銀行高階主管,後來因心臟問題辭職,平時喜愛研究各式植物的他選擇回歸自然,做他熱愛的是事,他不僅是書店老闆,也是是荒野保護協會的資深成員,而會選擇在雙溪開書店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書店距離台北市搭火車只要一小時就能抵達,第二個是雙溪因為日治時期盛產礦業,後來因礦棄農與鐵道交通便利人口外流嚴重,境內反而保持了原始的生態環境,所以他認為雙溪有種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覺,好像讓人拋下世俗的包袱,讓人可以從零開始學習的感覺,杜蘊宸說:「翫這個字就是學習內心原本熱愛的事,並將自己重新歸零。」
↑書店內掛著淡蘭古道路線圖。 攝影/彭潔盈
要認識一座城先從書店開始
書店自2021年開設,選書以大自然以及植物為主,從介紹植物的漫畫到圖鑑都有,另外也有歷史人文相關等其他書籍,除了賣書,也舉辦過大大小小的活動,而走讀一直是書店最受歡迎的,去年舉辦的「跟著馬偕走淡蘭」利用書籍⟪馬偕在淡蘭⟫帶領讀者重新探訪馬偕的傳教軌跡,此書詳盡蒐集了歷史資料,透過田野調查,整理出重返馬偕三大淡蘭古道宣教的路線規劃,本書根據馬偕日記、書信、洗禮簿等教會史料,以編年史的方式整理分析馬偕在淡蘭古道的旅行與宣教,希望讓讀者重返馬偕淡蘭古道宣教之旅的最佳路線規劃。
書中記載了從1873 年10 月21日,馬偕第一次翻越三貂嶺古道來到頂雙溪,一直到1900 年5月他最後一次路過淡蘭古道為止,「淡蘭古道」為清代時期淡水廳到噶瑪蘭廳(現今臺北到宜蘭 )的主要交通道路,而走讀活動帶大家重返百年前馬偕翻山越嶺傳揚福音的旅行,沿著淡蘭古道,從貢寮走到雙溪整整六公里中,拜訪了保存著「耶穌聖教」石匾的雙溪教會、還有紀念賓威廉牧師的新社教會遺址。雙溪教會原名「頂雙溪教會」,1886年8月8日由馬偕博士設立,1887年4月間禮拜堂完工,後於5月20日在堂內立此石匾作為紀錄。頂雙溪是馬偕前往宜蘭宣教的必經之地,早期曾設中途休息站,並在鄉內行醫拔牙,積極傳播福音。1887年第一次建堂時為石牆茅草頂建築。 而「耶穌聖教」的名稱則是1865年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創始人馬雅各醫師在臺灣所設立的教會名稱。新社教會遺址位在貢寮新社媽祖廟慈仁宮的右方坡地,隔壁就是比教堂早先蓋好的慈仁宮,宮廟和教堂咫尺距離,馬偕日記中有提到,他會利用廟埕空間,唱詩講道後發藥拔牙。 此次走訪讓讀者能深刻體會馬偕當時在台灣傳教時的刻苦毅力,並體會書中描繪的場景。
杜蘊宸說:「讀過看過是沒有記憶的,必需要實際走過才會有深刻的感觸。」而他說會規劃這條路線是因為實在非常佩服馬偕獨排眾議的信念與精神,像當時如馬偕的日記中索記載,在台灣宣教最困難的地方就是艋舺。艋舺從清代以來是北台灣政治經濟中心,也是眾多家族與郊商聚集的核心城市,開港之後西洋人加入競逐台灣樟腦與茶產業,艋舺部分家族也對西方人產生了排外感。馬偕最後透過關係,租到一間房子當作短暫的宣教之所,結果地方家族們知情,買通遊民或者麻瘋病的人,丟石頭干擾他。但是馬偕並沒有因此被嚇跑。地方角頭接著派了上百人,把整棟房子給拆了,因為鬧事不斷,官員還詢問了英國領事,是否能請馬偕離開?領事表示,馬偕是大英帝國的子民,沒有權利趕走他,還要保護他。最後馬偕在艋舺替人拔牙、治病,角頭大哥們因為受了馬偕的幫助,還回頭還感謝他,讓他搭轎在艋舺遶境一周,接受大家的感謝,也應證了他一聲的座右銘:「寧為燒盡、不願銹壞」。
走讀後讀者們因為有深刻的感觸,甚至還獻唱馬偕自己做的曲子《最後的住家》-「我全心所疼惜的臺灣,我的青春攏總獻給你,我全心所疼惜的臺灣 我一生的歡喜攏於此。」雖然在歌曲當中可以感受到馬偕對台灣的愛,但因為走讀活動的親身體驗讓讀者們又能有更深刻的體悟,走讀活動廣受好評,因此還連續加開了三場,也成功達到杜蘊宸想要推廣雙溪人文歷史的願景。
↑《淡蘭古道》新書分享會中作者吳雲天(中)與杜蘊宸合照。 照片提供 / 翫雙溪書苑
書店旁的百工百業
11月份,書店也即將舉辦的「書店旁的百工百業」走讀活動,此次搭配《淡蘭古道》這本書,此書完整收錄淡蘭古道北路、中路、南路路徑,及近十位知名登山達人的淡蘭古道長距離步道之人文歷史第一手報導。近期書店也將舉辦《淡蘭古道》新書分享會,翫雙溪書苑也在本書的職人篇裡,並邀請作者吳雲天老師來書店分享。
走讀行程包含巡禮雙溪小鎮老街,第一站參觀百年周家古厝,古厝建於西元一八九九年,歷經十年始告完工,古厝佔地四百坪,花園佔地一千兩百坪, 號為「周家花園」,為當時台灣名園豪邸。後來周家後代宣告破產,家產瓦解。周家古厝、花園遭法拍, 逐一被拆解改建大樓,如今僅剩部份古厝。第二站到距離古厝不遠的百年歷史林益和中藥堂,中藥堂建於清同治年間,是由林燦廷中醫師在雙溪區所成立的中藥店,西式洋樓設計的建築中,還帶有古典的色彩,整體外觀美輪美奐,目前後代還是繼續在此營業,在當地也是受歡迎是信譽老品牌。第三站到東和戲院,曾經上演各樣楊麗花、許秀年都曾演出過的電影,也曾是過往礦工們與在地人、旅客愜意放鬆的娛樂中心,如今因為颱風及淹水,目前僅留下牆垣外觀、大門與售票亭,但是高達三層樓的格局可引人追想過望之風華。老街逛完走訪了淡蘭古道官道與參觀百年質樸石頭土地公廟,還邀請廚師創意料理品嚐雙溪的有機植物特產,像是雙溪三寶之一的山藥,還有山上農民種植的野菜等,最後跟著擁有百年歷史的「貂山吟社」老師古調詩詞詠唱山城,讓讀者親身體驗這座山林慢城中的歷史人文與豐富生態。
打造雙溪書香慢城
雙溪真近幾年有許多小農發起里山精神希望能以友善耕作將農田種回來,因此雙溪有豐富的有機蔬菜與植物,而同時身為荒野保護協會的資深成員杜蘊宸定要透過書籍結合活動推廣雙溪在地的自然人文特色,推出了一系列山林採摘的活動。像是「山村水餃DIY共煮共食」讓讀者可以親自摘採野菜,自己包水餃,嚐到食材最新鮮的原味;除此之外,還有「植物印染工作坊」,書店聘請東海美術系的教師教導大家如何將山間的植物染製在布上,就可以變成家中漂亮的擺飾等等,另外還有「手工編織課程」,這些活動主要都是希望讀者可以放下週遭事物,專心的去感受當下,杜蘊宸說:「現代人太過度依賴視覺了,其實觸覺、味覺、嗅覺反而能讓我們深刻體會一件事情,而透過大自然我們可以接觸到最真實的東西。」
杜蘊宸希望可以將書店打造成一座讓都市人能靜下來,平靜地讀書的地方,而透過書籍結合走讀活動,則是希望大家能好好探訪雙溪這個好山好水的地方,同樣退休前是高階主管的書店夥伴James說開書店最重要的是要有熱忱,而不論是他還是創辦人都希望可以將書與知識帶進雙溪鎮,同時也希望書溪鎮可以讓更多人知道,成為一座可以讓都市人放下包袱、回歸自然的慢城。
未來,杜蘊宸也期望舉辦更多走讀活動與課程,帶大家認識大自然裡許多人不熟悉的花草與植物,並且透過走訪中的介紹與書籍中的連結,讓民眾能在接觸歷史時覺得感同身受,這是杜蘊宸期許的,期許現代人能在吵雜忙碌的都市中找尋屬於自己一塊安靜的樂園,也期許讀者能回歸自我,找回初心,熱衷學習。
採訪側記
書店除了有老闆之還有與他合作的夥伴李叔叔,李叔叔在店裡負責煮菜、泡咖啡,很難想像他以前是大公司的主管,而看似樸實文靜的老闆在聊天以後才發現是個比年輕人還前衛的新潮人,而我在跟他們聊天時發現他們的眼神都露出那種有熱忱的光芒,李叔叔說這就是每個人都應該要找到的光芒,這趟採訪聊了好多,也發現跟長輩們聊天所得到的收穫是非常珍貴的。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