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從蘇格蘭到花蓮 追求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態村」有什麼魅力?

2022/11/25 09:57
3,03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不同於傳統的農村,「生態村」指的是在「社會、文化、生態和經濟」四方面有意識的遵循永續原則的生活環境。這樣的生態村自1995年來在世界各的遍地開花,其中也包含台灣。

照片

「生態村」指的是在「社會、文化、生態和經濟」四方面有意識的遵循永續原則的生活環境。圖片來源:擷取自Findhorn Foundation 臉書

住的是用環保建材搭造的節能屋,燈光、暖氣用的是屋頂太陽能板發的電,吃的是社區菜園種植的有機蔬菜瓜果,生活用品在走路可及的範圍都買得到,幾乎不需要開車……這般低碳環保、重視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已經成為許多都市人嚮往回歸的生活,也是生態村的濫觴。

不同於傳統單純的農村,「生態村」指的是在「社會、文化、生態和經濟」四方面有意識的遵循永續原則的生活環境。換言之,生態村的居民不只在生活模式上與自然共存,也擁有一致的尊重自然、實踐永續的理念與價值觀。

1991年丹麥學者吉爾曼(Robert Gilman)在研究報告《生態村和永續發展的社區》提出生態村的概念,1995年第一屆「生態村與永續社區會議」在蘇格蘭召開,加上隨後全球生態村網路(Global Ecovillage Network,簡稱GEN)的成立,開啟全世界生態村的風潮。

根據全球生態村網路2021年報,生態村已經遍及全球116個國家,創造580個永續性的解決方案。

蘇格蘭芬霍恩生態村 碳足跡只有全英國人均的一半

照片

位於蘇格蘭的芬霍恩生態村。圖片來源:擷取自Findhorn Foundation 臉書

其中,位於蘇格蘭的芬霍恩生態村(Findhorn Foundation),堪稱是已開發國家的生態村的代表。它是世界上最低碳足跡的社區之一,只有全英國平均的一半。

之所以能達成如此低的生態足跡,是因為芬霍恩從建築、飲食、能源、交通,乃至用水,都盡可能的低碳。自1985年落成,芬霍恩已經成為關於生態教育與低碳生活的學習重鎮,每年都有數千訪客來此參觀學習。

在芬霍恩生態村有100多幢生態友善建築,其中大部份建築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有稻草、石頭、木材,甚至是廢棄的巨型威士忌酒桶。電力是由無數的太陽能板與四台風力發電機供給,熱水系統也是運用太陽能。2010年,它在中央的主建築安裝了250瓩的生物質鍋爐,每年減少80噸碳排放。

芬霍恩生態村也是「20分鐘社區」的模型,必需品都在步行20分鐘的距離內可以取得。在這裡,共用工具、共享車輛(電動車),包括打掃、做飯、園藝、修繕等各種任務也是由所有村民一同分擔。一位芬霍恩生態村住戶在接受《CNN》採訪時表示,「在這裡許多空間、資源都是共享的,因此我們能夠盡可能的低碳,有捨才能有得。」

紐約州伊薩卡生態村 資源消耗比美國每人平均少63%

照片

位於紐約州中部的伊薩卡生態村。圖片來源:擷取自Thrive Ithaca EcoVillage Education Center臉書

位於紐約州中部的伊薩卡生態村(EcoVillage at Ithaca),則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生態村。

1992年,包括沃克(Liz Walker)等一群對永續生活抱持堅定理念的夥伴,買下伊薩卡175英畝土地,開始了生態村的生活模式:從事有機農業、共居共享、進行生態教育與自然實踐。

伊薩卡80%的地被保留為開放空間,三個農場供應居民所需食物,房子採低耗能的「被動式節能建築」(passive house),也裝設太陽能板供電。目前伊薩卡生態村有100戶住宅,200多位居民。

「我們希望嘗試更永續的生活方式,」住戶麥可(Mike)表示,當初自己是被生態村的理念吸引而搬遷過來,現在他的生活得更簡單,更貼近自然,與社區也有更緊密的連結。

伊薩卡生態村以「共同住宅」(cohousing)為一大特色,在這裡,所有人一起共用洗衣機、除草機,一同分享食物,一同勞動,形成了緊密的互助圈,同時減少浪費,因此使用的資源比美國人平均足足少了63%。

伊薩卡創辦人沃克表示,「我們希望證明這種環保的生活方式是可行的,告訴世界,能用一種不造成環境壓力的方式提供住房、能源,甚至社交。」

台灣陽光三葉草生態村以自然農業追求永續發展

照片

陽光三葉草生態村規劃。圖片來源:擷取自陽光三葉草生態村網站

生態村並非歐美獨有,在台灣的花蓮里山也有一個。「陽光三葉草生態村」以有機生態農業為特色,追求自給自足的自然生活,同時開設給兒童的自然探索課程、給成人的自然農業學習課程,舉辦自然建築協力造屋活動,獲得許多迴響。

陽光三葉草生態村創辦人劉建生原本是建築師,留學奧地利,又在中國、香港等地的建築事務所工作。雖然承接許多建築案,生活無虞,劉建生總是不禁自問這些建築對環境帶來的影響。

有一回日籍妻子美智子和他分享印尼峇里島的綠色學校(Green School)的新聞,讓劉建生深受啟發,他決心在台灣打造一座符合自己理想的生態村,於是夫妻倆在台灣從西部到東部,一個鄉鎮、一個鄉鎮的搜尋,終於決定在花蓮里山落腳。

「這裡水源獨立,污染源少,不用慣行農法,正好能貫徹我們自然農法的理念,」劉建生回憶,他們從種稻開始,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2017至今陽光三葉草生態村已經逐漸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現在是改變世界的關鍵時刻!」伊薩卡創辦人沃克不諱言,生態村讓現代人看到生活的另一種選擇,不僅可行,也對自己與環境都大有助益。

 

參考資料:

世界經濟論壇(2022年9月13日),5 of the world’s coolest ecovillages

Findhorn ecovillage

陽光三葉草自然生態村

Ecovillageithaca.org

Golbal ecoviliage network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