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廚餘無處去 蚯蚓化腐朽為資源
都市蚓農研發生物堆肥箱,藉由蚯蚓將其轉換成土壤的肥料,種植有機蔬果。同時推廣生態復育教育,一起來看他們是如何將廚餘有效運用。
你知道吃不完所產生的廚餘究竟都去了哪裡嗎?你知道廚餘竟然能變成滋養土地的肥料嗎?都市蚓農將廚餘與環境中的有機廢棄物化為寶藏,研發出「生物動力生態循環」的方法,將廚餘轉換成土壤的養分,使沃土種出有機蔬果,創造新價值。
都市蚓農企業社共同創辦人林琬曼認為地球的生態循環,它是這樣的一個循環的相扣,所以我們只是希望把打斷的這一塊,把它補回去,這是最重要的重點。因為土地不好,坦白講你的食物就會有問題。
神蚓小農箱 廚餘變黃金
蚓農李朝安、林琬曼運用自身所學,經過四年,研發出直立式的「生物堆肥箱」,利用細菌以及土壤中的蚯蚓、鼠婦等生物,將家裡的廚餘剩食、落葉廢紙轉化成土壤的肥料,且整體設計實現循環養耕,兼顧健康的效果。
都市蚓農企業社共同創辦人林琬曼表示生物堆肥箱有四個對環境的有益的地方,其實它同樣也對人有益,第一個來說的話,我們用廚餘變成好土;第二個空氣會變好嘛;第三個它可以調節濕度,然後再來的話就是說,它可以帶來好菌。
都市蚓農企業社共同創辦人李朝安說明生物堆肥箱的使用方式,這個蓋子打開以後是我們投放廚餘的地方,我們看到這個是一個植栽盒,這些植物在光合作用的時候會把二氧化碳轉化成碳糖去餵養裡面的微生物。那麼在這底下還有看到兩個抽屜型,這個是放木炭的,利用木炭它的吸附的能力,去把廚餘的臭味以及油給吸附到木炭上面,那另外這最底下,這個地方會有一個水箱,當這邊的廚餘升溫的時候,水的它的熱氣往上走,水箱裡面的冷空氣會被帶上來,它會形成一個循環,冷熱空氣的交換會形成一個循環。
淡江中學沃土計畫 打造友善循環
都市蚓農也持續推廣生態復育教育,將經驗引入校園。在我身後的小菜園就是從民國109年起,開始實施沃土計畫的淡江中學,現在就讓我們來聽聽他們是如何打造校園內的友善循環。
淡江中學總務主任顧志華提及有友善循環的系統需要有幾個東西,第一個是魚菜系統一定要,再來是我們的蚯蚓箱,所以讓這整個生態循環是能夠循環不斷的運用,不斷的再利用,等於是我們可以在校園內,就降低我們的生廚餘跟熟廚餘的運出去的量,達到一些零碳排的概念。
淡江中學農場維護老師官秀宜表示校內有特製的蚯蚓箱,它裡面有蚯蚓的糞,我們就拿來種植這個蔬菜、蔬果,還有這個花草的話,我們這邊的植物都長得特別快,特別茂盛,而且會花朵開的特別美。
淡江中學將魚菜系統與生物堆肥箱結合,將生熟廚餘都在學校內就地分解。而且學校也將沃土計畫融入教學,設計相關課程讓同學們都能透過實際操作,學習到更多課本以外的循環知識。
淡江中學教務主任黃維彥表示在校園裡面,第一個就是學生對於說整個的廚餘的分類他們更加的仔細,去區分為生廚餘跟熟廚餘的一個的分類。那第二個就是,其實母雞也是,牠都是在淡江裡面善終啦,但是這個就是一個生命教育的過程。
透過都市蚓農的生物堆肥箱,學生們將廚餘化為無毒且富含營養的有機蔬果,同時活化校內的土壤,淨化空氣、減少蚊蟲,並達到零碳排的效果。沒想到蚯蚓除了能改善土壤,還能在廚餘處理上立下大功。
淡江新聞 蔡渝蕎 盧怡勳 王銘訓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