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歷史巡禮 古坑咖啡的深度旅行

2010/10/08 07:43
6,257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顏資蓉、翁敏兒/雲林報導】

  日治時期,咖啡豆已是雲林縣古坑鄉的重點農作,當時咖啡的栽種面積甚至曾廣達幾百公頃以上,也因為咖啡豆品質良好而多數銷往國外,古坑鄉現今坐上台灣咖啡的龍頭寶座於日治時期已可見一斑。歷史的淵源再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之後古坑「台灣咖啡原鄉」的美譽奠定了根基。

  古坑鄉種植咖啡最早可追溯到荷據時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古坑舊名原為「打鐵坑」,日治時期精簡為「古坑」,當時的農產相當豐富以麻竹筍為大宗,近年除咖啡的栽種外,也逐漸以柳丁、鳳梨、柑橘等水果為發展重點。然而在日治時期,古坑特殊的氣候環境吸引了日本人在此栽種咖啡,主要多種植在華山、荷苞山一帶,並且在古坑鄉的荷苞村成立咖啡經濟農場。根據咖啡農夫沈成印的說法,日本人還曾在斗六設立咖啡加工廠,將加工完的咖啡豆外銷他國。但日治時期種植的咖啡極少內銷,因島內喝咖啡的風氣不比喝茶來得盛行而普及,以致台灣光復後的咖啡經濟農場逐步荒廢,直到近十年來,台灣咖啡歷史與文化的復興,才使得古坑咖啡又重新受到世人矚目。
照片

古坑咖啡歷史悠久,咖啡豆多年來並無太大改變。   記者翁敏兒/攝影

 

  「幾乎是每天午後的兩三點,這裡會開始間歇性地下著雨,在外面曬太陽的咖啡果就要先收進屋裡去。」沈成印對古坑山區的天氣似乎已習以為常。古坑鄉位處緯度23.7度的亞熱帶,年雨量在1400毫米以上,山區的海拔約在600至1500公尺之內,而經常在午後造訪的雨恰巧能讓咖啡樹補足水分,腳下的土壤是排水性良好的砂質屬性,不必擔心咖啡樹會因為豐沛的降雨而窒息淹死,除此之外,日照量對於咖啡樹的成長也相當重要。


  古坑的咖啡樹屬於阿拉比卡種,約在每年的三、四月開花,沈成印給它取了一個「三月雪」的美名,因為咖啡樹在開花後不久旋即凋零,然後結果實。此種咖啡漿果質地較硬且香氣濃醇,九月到十月間為咖啡果的採收期,成熟的咖啡果實色澤呈鮮紅色,是核果的一種。沈成印表示這種咖啡果實的甜度很高,和加工處理後苦澀的味道完全不一樣,令人玩味!沖泡後的古坑咖啡有濃烈的香氣,口感溫淳略帶酸澀,入喉後卻像茶一樣回甘,不同於一般黑咖啡的厚重,古坑咖啡有它獨特的溫柔、樸實。

  回首台灣咖啡史,對照現在古坑的咖啡產業,當地居民林裕凱抱持著樂觀其成的態度。「古坑的咖啡已經有了深度,接下來要做的是培養它的廣度、知名度,讓世界認識台灣的古坑,認識台灣人的咖啡。」這是林裕凱對古坑遠景的冀望。而古坑鄉公所也期望能找到擁有歷史深度的咖啡耆老,讓這些過去曾經穿梭於咖啡林間的農夫們,用他們鮮明的存在再次為古坑煮出一杯杯醇醲的絕代咖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