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上海華美漢唐 延續旗袍之美

2023/01/19 20:00
9,302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黃雅詩、陳安蓉/台北市報導】「公務人員上班,一定要穿旗袍!」蔣經國的夫人蔣方良女士這麼告訴林錦德。林錦德在旗袍非常興盛的年代便踏入這個產業,他見證了旗袍的興衰,直至今日依舊拿著針線製作一件件款式優美的旗袍。雖然旗袍已式微,但仍不斷注入新血,畢業於台大森林系的劉乃綾及原為護理師的吳冠儀等人皆是林錦德的學徒,秉持著對旗袍的憧憬,一步步學習,在車縫聲中度過了好幾個春夏秋冬。他們的熱情,讓「上海華美漢唐旗袍」的老字號招牌得以延續至今。

「我不是讀書的材料,書包丟了就去做學徒」

林錦德國小畢業後,便開始做學徒。當時候服飾業行情很好,許多人爭先恐後地想進入這個產業。「那時候上學要讀書、考試,每次遇到,我就想睡覺,可是在做衣服這方面,我還是有點小聰明。」林錦德說道。最初他是在西裝店學習,做了八個月後轉到旗袍店,後來自己還到「紅白洋裝」進修洋裝的製作。在這個產業中,做學徒到「出師」,僅表示懂了一點皮毛,有了基本的知識與經驗能學習其他技巧,還需要繼續到其他旗袍店做長工,由其他老師傅帶著,繼續鑽研更深的技術後,方能稱作獨當一面的師傅。

照片

↑上海華美漢唐旗袍老闆林錦德。攝影/陳安蓉

林錦德後來到了當年赫赫有名的「華美旗袍」做師傅,他的第一位客人,是蔣經國的夫人蔣方良女士。蔣方良在遇到林錦德前,每次做旗袍都換不一樣的師傅,直到穿了林錦德的作品後,每一次都指定要他來製作。「因為我的手法跟別人不一樣。」林錦德師承福州派做法,而後學習上海派,結合不同派別手法,加上他過往學習經驗,交織成一件件修身又別緻的旗袍。「他量身手法很獨到,在做衣服這方面是真的天資聰穎。」看著林錦德裁布、畫板,劉乃綾讚嘆道。

林錦德在1978年時離開「華美」,在旗袍業是大紅人的他,讓許多旗袍店都搶著挖角。「一天到晚都打電話給我,請我過去做師傅,我說我不要,我想要自己開店。」帶著一身過人技藝與傲氣,林錦德在民國69年時,承接兩個老東家的招牌,「上海華美漢唐旗袍」就此開業。

手工量身訂製 每一針都是技術

上海華美漢唐旗袍是訂製店,布料、剪裁、樣式設計都能為客人量身打造。在開始製作旗袍前,會先與客人討論穿著的場合、想要的風格,若是正式的場合,就做長一些,若是日常穿,短一點的會更方便活動。接著會討論想做甚麼樣的滾邊、搭配什麼樣的扣子、要不要袖子、袖子的長短等。

在風格、款式皆討論好後便會進入「量身」。現在雖然也有許多禮服店會幫忙製作旗袍,但若量身的功夫不好,做出來的旗袍便不能合身。林錦德說起,他有一個老客戶的女兒到禮服店做旗袍,卻與店家吵了好幾次,因為老闆是外行的,量身技巧未掌握,做不出想要的樣子。量身後,會先在紙樣上畫出版型,接著才按照紙樣裁布。這樣的方式一來不會浪費布料,二來是若客戶想要再做其他款式、顏色,就能按照先前的紙樣繼續製作,不需重新量身。

製作旗袍有許多學問,旗袍是合身的,但要如何讓布料能做到貼合身體曲線就需要靠師傅的技術來呈現。劉乃綾形容像是包裝禮物,要讓包裝紙貼合立體的物品就需要打摺子,做旗袍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布料它本身也有一個極限,如果你摺子打的不夠、不好,就會產生很奇怪的皺褶

照片

↑近年許多新人喜歡穿著旗袍拍攝婚紗照。照片提供/上海華美漢唐旗袍

1960年以後的旗袍,因為融入西洋剪裁與審美,大部分都是屬於合身的。然而貼合身型的款式卻會讓許多人擔心,是否只有身板子瘦的人才能穿。「其實不是這樣,合適的衣服是能讓你穿得舒服,同時又能凸顯身材的優勢,修飾身材的缺點。」劉乃綾說道。林錦德在這方面的功夫尤其出眾,讓許多顧客在穿了他製作的旗袍後便愛不釋手,連蔣夫人也是他的忠實顧客。

過去,一件旗袍分為三個部分,最外層的旗袍主體、中間的裡布、最內層的襯裙。裡布的作用是不讓身體直接接觸到旗袍布料,也有吸濕排汗的作用。但考量到旗袍的面料、裡布、襯裙,都需要花錢製作,因此有的客人會選擇只做襯裙、不斷更換最外層的旗袍樣式。而到了現在,為了讓客人能更方便穿搭旗袍,上海華美漢唐旗袍會直接將裡布與旗袍布料縫製在一起,讓客人不須再搭配襯裙,也能穿著舒適。

除此之外,領子、壓縫線的做法,都藏有許多細節。手法精細的師傅,能讓表面看不出布料間接合的縫線。一般來說,分為兩種做法:上海派的工藝主要是在為達官顯貴的貴族製衣時會使用的手法,因為他們穿著的服飾多是為了參與節慶、活動製作,一生僅穿一次,因此在「縫縫」的部分僅會按照客戶當下身型做剛剛好的剪裁。而福州派的做法就會偏向以實用性為主,讓衣服的主人可以依照身型變化來修改衣服。林錦德結合上海派及福州派做法,讓上海華美漢唐出產的旗袍,不僅高貴典雅,還能穿得長久。

受到成衣、快時尚等風氣影響,旗袍的產製也走向快速、一次性,許多客人會在網路上搜尋成衣旗袍。雖然在網路購買更加方便,但非量身訂做,還是欠了幾分韻味。而大量製造也讓品質參差不齊,林錦德笑著說道:「好多我看了,那個後面都開拉鍊!」林錦德堅持手工製作,手法考究、不追求時尚潮流,反而將古製手法融會貫通,衍生出自己獨特的一套工藝。而林錦德也不吝嗇將畢生技藝授予學徒,讓傳統製袍功法得以在臺灣繼續流傳。

後繼有人 小師傅不斷

就讀台大森林系的劉乃綾在她快畢業時決定轉行做她感興趣,同時也擅長的事。而她本身對於畫圖、手工、服裝有極高的興趣,因此畢業後她便繼續到日本讀服裝。「我覺得日本人的個性,他們會很扎實地教,那我也沒有猜錯,所以我覺得我在那邊學習是一個很大的加分。」回國後的劉乃綾來到上海華美漢唐旗袍,當時林錦德告訴她,工作室內已有兩名學徒,但劉乃綾仍堅持不懈,告訴師傅她雖然年輕,但也很上進。「第二天我一樣到工作室蹲,師傅後來就點頭把我收下了。」

照片

↑劉乃綾與店內展示的旗袍合照。攝影/陳安蓉

劉乃綾跟著林錦德學藝已將邁入第六年,這六年裡跟著林錦德接過大大小小的案子,也遇過許多特別的客人,像是他們曾幫北巡順天宮的「媽祖代言人」做衣服。「他會跟我們說他眼前,或者是睡覺的時候出現浮現的某些景象,然後跟我們討論是不是可以做這些樣式。」除此之外,劉乃綾還提到,有位顧客非常喜歡「口袋」,她訂製的衣服常常需要做各式各樣的口袋,衣服外、內、插口袋、側口袋等等。雖然遇到這樣的客人,會讓製衣程序多出好幾道功夫,但還是很有趣的工作經驗。

在2020年時,本業為急診護理師的吳冠儀也到上海華美漢唐當學徒。起初是因為喜歡紅樓夢,後來發現台灣有流傳旗袍技藝,便開始搜尋哪裡可以學習旗袍。過去沒有任何相關經驗的她,就這樣到了今天,製作旗袍已成為她的全職工作。

照片

↑吳冠儀正在縫製旗袍。攝影/陳安蓉

兩人憶起在學習製袍技藝這條路上,最艱辛的是什麼?她們異口同聲地小聲說道:「是師傅捉摸不定的心意!」製作衣服的方式百百種,有時選擇了其中一道工法,師傅卻會問起:「為什麼不用另一種呢?」劉乃綾無奈地笑著說道:「有時候不會的地方問他,他會說:『妳要自己想啊!』但如果自己想了接著做下去,他還會說:『妳怎麼都不問呢?』」老師傅的心意難揣摩,或許比上百道工法還難悟出。

儘管如此,林錦德對兩人來說依然像本百科全書,蘊藏多年經驗與功夫。而林錦德也不藏私地將一身的經驗傳授給徒弟們。「過去的師傅,做花扣都藏在抽屜裡偷偷做。現在,是希望可以趕快把功夫都教會給他們。」林錦德說道。非本科系出身的吳冠儀很感謝師傅的照料,她說:「一開始會很難啊!因為之前沒有經驗。但很感謝師傅願意教,多看多學,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劉乃綾也表示,雖然旗袍產業沒落了,但卻讓師傅可以更扎實地傳授製袍技藝。

屹立不搖的旗袍之美

目前上海華美漢唐面臨的,是人手不足的問題,手工旗袍的製作,耗時、也需要人力。「要守住客源,但也不能有太多訂單。」劉乃綾表示,這是他們目前的首要目標,要有足夠的客戶來維持經營,也要有時間讓他們培養新的師傅。除此之外,上海華美漢唐也受到疫情影響,少了許多外國客戶。「以前很多人一下飛機,馬上就到店裡量身,要回國的時候再來取衣服。」林錦得說道。儘管如此,上海華美漢唐依舊穩穩地佇立著,老師傅與小師傅們,依舊不斷地在工作室中製作雅致的旗袍。

上海華美漢唐旗袍開業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而師傅的技藝更超越一甲子。現如今旗袍已不同蔣公時期滿街可見,但旗袍之美依舊留存在電影、書籍當中,許多外國遊客慕名而來,為的便是能將穿上中華古典之美。

旗袍看似將身體包裹的密不透風,但卻又讓人能對身材一覽無遺。中華文化裡對美的隱晦表達,從旗袍的設計中無限延伸,直至今日在路上看見身著旗袍的人,都還會目不轉睛。

採訪側記

一踏入上海華美漢唐旗袍的工作室,映入眼簾的是各種各樣的旗袍,雖然用衣套保護著,但仍掩蓋不了旗袍別緻高貴的美。工作室裡有許多師傅,除了林錦德師傅外,還有另一位老師傅,也有許多年輕的小師傅,大家認真地工作著,針線在他們手上飛舞,車縫聲在工作室裡此起彼落。大家都富有經驗並親切慷慨,我們在工作室裡東瞧瞧西看看時,他們都會與我們介紹各種工作、作品的用途與製作過程。林錦德師傅也非常好客,在採訪結束後還給我們小點心及飲料,甚至讓我們試穿旗袍,體驗旗袍舒適但又能凸顯身材的模樣。整體過程除了新鮮有趣外,同時也收穫許多對旗袍、中式服裝的知識,獲益良多!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