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戲說傳統 梅圳國小北管團

2010/10/13 22:29
2,766次瀏覽 ・ 3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莊雅婷/嘉義報導】

  鏗鏘有力的鑼鼓聲、中氣飽滿的唱腔與優雅穩健的動作,於民國九十九年十月八日在嘉義市文財殿前上演的天官賜福戲碼,由嘉義縣梅山鄉梅圳國小北管藝團擔綱演出,除了祝壽廟方建廟入火安座25週年慶外,也藉此宣揚傳統文化藝術之美。

  梅圳國小北管藝團在前梅山鄉鄉長黃世裕的每校一藝團政策推動下,於民國九十一年成立,梅圳國小校長李素金表示,北管藝團的成立,是希望年輕學子能夠傳承北管藝術,落實傳統藝術教育。北管藝團在經由指導老師陳俊淋以及林虹延先後的教導下,學習北管藝術以及身段,並且參與許多文藝展演。 

  隨著時代的演進,年輕人由於考慮未來出路與經濟效益,已經越來越少人願意學習傳統的台灣民間戲曲,現今北管職業戲班已經消失,也只剩業餘性的北管子弟社團音樂活動,要看到熱鬧卻又嚴謹的北管表演所屬難能可貴,而對於北管越趨沒落,陳俊淋也發表他的看法:「傳統藝術的傳承,除了靠學校方面的推動外,家長支不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課業是家長對於學生最重視的地方,若是學生在課業上稍有退步,也會影響到家長是否讓孩子繼續學習北管的態度,因此如何在課業與學習傳統藝術之中,得到一個適當的平衡點,相當重要。
照片

梅圳國小小朋友演出情形。             記者莊雅婷/攝影

 

  談到北管,其又分為福祿派與西皮派,梅圳國小北管藝團則屬於福祿派,其中的差別在於樂器演奏與打鼓方式的不同,雖然曲牌名一樣,但旋律卻不一樣。陳俊淋表示:「福祿與西皮的差別,最主要在於其樂曲上演奏方式的不同。」而除了樂曲上的差異外,在戲曲的演出中,福祿派則較專攻於神仙戲曲,而有關歷史朝代的故事則是由西皮派較為專攻。


  十月八日梅圳國小在嘉義市文財殿前所上演的戲曲,正是扮仙戲〈註〉中的「天官賜福」戲碼,扮仙戲曲最主要是在酬謝神明與喜慶場合時演出,以扮演神明,作為神明的代言人,透過講好話、祝壽等方式,帶動整個會場喜慶與吉祥如意的氣氛。梅圳國小北管團自成立以來,以贊助性質的方式陸續在許多文藝展演與廟會慶典時演出,藉此宣揚傳統藝術,現場觀眾陳姿璉表示,現今要看到傳統的北管戲曲很不容易,透過學校的推廣,讓學童從小開始培養對於傳統藝術的興趣,才能讓藝術繼續流傳。

  在現今傳統藝術越來越式微的情況下,想要看到道地的民間戲曲也越來越困難,為了能夠讓北管藝術持續的傳承,並且讓更多年輕學子了解此文化的傳統,梅圳國小北管藝團將在李素金以及陳俊淋的帶領之下,持續的在許多文藝展演與廟會慶典中演出,並且將其發揚光大。

〈註〉扮仙戲:為吉慶性質的戲劇,以演員扮演神仙,向神明祈求賜福。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