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快跟上!「城市氣候當責」的時代來臨

2023/03/27 13:22
3,518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台灣的主要城市已快速跟上國際大城趨勢,首先通過氣候變遷調適法規,再以氣候行動計畫帶入相關措施……但在行動上,仍以傳統由上而下的思維看待氣候變遷議題,並未整合與社區相關的淨零策略。”

因應氣候變遷,國際重要城市紛紛設立氣候調適策略,落實「氣候當責」(Climate Accountability)。城市的「氣候當責」因著都市歷史沿革、決策者反映民眾需求的方式以及都市如何回應國際能源政策走向而有所不同。疫情後的芝加哥市,便是落實都市當責的典範。

照片

          芝加哥著名地標。圖片來源: Sawyer Bengtson/Unsplash

何謂氣候當責?

  簡單來說,就是對氣候變遷負責,推動積極的行動。但如何負責?筆者認為可參考《世界資源報告》指出氣候風險「警覺性」[1]的部份,即提升「社區面對風險和解決方案的意識」以及「決策者洞察社區意見和回應能力的意識。」

 

芝加哥市決定以綠電取代化石燃料

  城市氣候當責的代表,便是芝加哥市。根據2020年一份研究,芝加哥所在的伊利諾州是美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利用佔比最大的州。該州所帶動的減碳與淨零行動,以及首府芝加哥市的氣候調適措施,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芝加哥在2022年地球日宣布氣候行動計畫(Climate Action Plan, CAP),目標在2040年城市排放量減少62%,更預計在2025年過渡到100%使用清潔能源。這也是該市自2008年第一個行動計劃以來,最新也最顯著的氣候變革。

照片

Double Black Diamond Solar 雙黑鑽太陽能農場 大約位在圖中紅線框定的三角區域,主要地點為Sangamon&Morgan Counties。位於伊利諾州中心位置。

圖片來源:Google map

  根據計畫,芝加哥市的綠電來源為伊利諾州最大的公共事業「太陽能農場」,該建設於2022年底動工,未來將產生590 MW的電力,足以為超過11萬戶家庭供電,太陽能農場也將聘用上百位營建工人以及永久性的綠領職位,作為疫情後經濟復甦的助手。

 

從社區著手,推動氣候行動計畫

  除了太陽能農場,伊利諾州也推動社區太陽能,鼓勵居民安裝屋頂太陽能板。該州的「氣候與公平就業法(Climate & Equitable Jobs Act)」就是希望為所有社區帶來公平使用清潔能源的機會,改善疫情期間日益嚴重的資源分配不均及族群問題。

  此外,芝加哥市也整合清潔能源的建設與使用,並搭配清潔能源轉換期計畫,反映於芝加哥市77個社區設計的氣候行動計畫當中,規劃出五大策略:一、家戶優先節電、使用再生能源;二、循環經濟減廢與創造就業機會;三、打造健全的零排放交通網絡;四、推進芝加哥乾淨能源的未來;五、強化社區韌性以及維護健康並最小化衝擊。

照片

芝加哥氣候變遷調適計畫五大策略摘要     圖片製作:王迺卉

 

台灣六都的氣候調適,表現如何?

  回過頭來看台灣,中央方面,2013年提出的「地方氣候變遷調適計畫規劃作業指引」,至2017年為止,先後輔助22個縣市建立調適計畫。六都方面,台北市除了在2016年新設氣候變遷管理科, 2022年提出《2050淨零行動白皮書》,新北也已提出《淨零路徑暨氣候行動白皮書》;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皆已推動《淨零城市管理自治條例》,其他縣市正陸續努力中。

  台灣的主要城市已快速跟上國際大城趨勢,首先通過氣候變遷調適法規,再以氣候行動計畫帶入相關措施。以台北市為例,規劃了智慧零碳建築、綠運輸低碳交通、全循環零廢棄,但明顯缺乏給予地方社區鼓勵或交流互動的措施,行動上仍以傳統由上而下的思維看待氣候變遷,並未整合與社區相關的淨零策略。

  台灣是否有落實城市的氣候當責?這個問題其實不容易回答,因為這方面我國政府與民間的互動仍是學步階段。

註釋

[1] 原文為「One of the most overlooked tasks in avoiding climate change risks is improved awareness: awareness amongst communities of the risks and solutions that are before them, and awareness amongst decision makers of the perceptions and responses of these same communities.」此處筆者將awarness翻譯為警覺性或意識,隨文意調整以利閱讀。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