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野看台灣 每人平均自然森林面積290平方公尺
全球氣候變遷永續生態環境教育宣導系列~公民記者 Jinny的視鏡
全球視野看台灣 自然資源森林碳匯效益
臺灣每個人平均擁有森林資源面積0.092公頃
碳匯是誰發明的
臺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主任, 國際氣候發展智庫 理事長 &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邱祈榮 教授:你知道嗎? 碳匯是誰發明的?這個 Idea 是誰想出來的嗎?是石油開發業。你知道為什麼? 它石油在地底下 , 它把油抽出來了, 天然氣抽出來了,那不是空了嗎?它現在再把二氧化碳壓縮打進去, 兩邊賺不是嗎?你了解意思啊,所以,事實上所謂的減碳 最後的關鍵都在做生意!
臺灣每個人平均擁有森林資源面積0.092公頃
根據林務局最近之森林資源調查報告;台灣森林面積佔全島60.71%,蓄積量為5億2百萬立方公尺,森林每年可淨吸收約5億噸的碳。我國森林總面積達219.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0.71%,每個人平均森林面積為 0.092公頃/人 相當於 =278坪 或 =920平方公尺。
以森林覆蓋率 60.7% 而言,是全球平均值 30.3% 的 2 倍之高,受保護森林比例 達 52%,於世界各國排名第 19 名,居於亞洲國家之首位。
森林資源對二氧化碳的減量策略、改善溫室效應,可由碳保存(carbon conservation)、碳吸存(carbon sequestration)、碳替代(carbon substitution)三方面來進行。
至於常聽到的「碳匯」,即是用人工或自然的方式將二氧化碳儲存起來。 目前地球上最會儲存二氧化碳的自然倉庫為森林、海洋和土壤,即所謂的森林碳匯(綠碳)、海洋碳匯(藍碳)和土壤碳匯(黃碳)。這種方式主要是透過生態保護、生態復育、改善土地管理,來達到溫室氣體減量的效果。相較於人工方式去擴大太陽能電板、風力發電機等綠電範圍,透過大自然來儲存二氧化碳當然更具有經濟效力。
也因為如此,目前更有針對綠碳推出碳權認定和轉換,之後即可經由碳權交易平台,讓需要碳權和貢獻碳權的國家互取所需(例如:有大面積樹林的開發中國家可以取得經費,繼續造林或進行既有樹林的養護),達到雙贏的局面。
Photographed by Jinny Shih ─ 拍攝於 花蓮縣光復鄉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林務局管理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地處花東縱谷,兩側是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原本是台糖公司休耕、荒置的甘蔗原料區農地,經過 15 年造林,到目前的樹木蒼鬱,蔚然成林的壯闊景象,長年的維護、休養生息,讓整個園區的生態愈來愈豐富。 每年春季期間,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種植近 20 萬株草花,包括:非洲鳳仙、四季海棠、一串紅等花卉,以自然形態之圖騰及線條,豐富的當季草花,創造活潑有朝氣的主題花卉區。另營造近 3 公頃油菜花海,呈現遼闊感,婉約亮麗、黃澄澄的花海,映著遠山,在花東縱谷展現曼妙風情。
資料來源:
台灣大學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林務局─ 全國森林資源調查報告
我國國家溫室氣體調查報告
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 聯合國UNCED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