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總統頒發「國家講座主持人獎」及「國家產學大師獎」;行政院長頒發「學術獎」

2023/04/18 07:00
5,156次瀏覽 ・ 3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公民記者:朱水文

       總統蔡英文2023年04月17日下午出席「教育部第26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獎、第5屆國家產學大師獎暨第66屆學術獎頒獎典禮」,此次頒獎典禮,由總統頒發「國家講座主持人獎」(5位)及「國家產學大師獎」(2位);行政院長陳建仁頒發「學術獎」(14位),肯定得獎人在學術領域的傑出貢獻,並逐一與得獎人及其親友合影留念。

照片
照片

       總統致詞時表示,這幾年來,臺灣在經濟、科技及醫療等領域的表現,享有相當的國際能見度。其中,學術研發以及產學合作,是推動臺灣各產業不斷成長的關鍵引擎。今天透過「國家講座主持人」、「國家產學大師獎」以及「學術獎」的聯合頒獎典禮,讓更多朋友一起見證臺灣在各領域的豐碩成果。

照片
照片

       總統指出,現場得獎人所研究的領域,橫跨人文藝術、生物醫療到尖端科技,不僅為臺灣帶來更堅實的產業能量,也帶領全球人類的知識往前跨出重要一步。她要恭喜各位得獎人獲得獎項的殊榮,也謝謝大家多年來一步一腳印,帶領臺灣和世界並肩努力,為知識和技術帶來突破,也為我們樹立典範。

       總統提到,政府非常注重研究環境和人才的培育。這幾年來,我們透過立法,賦予研究學院彈性運用空間,來創造更開放自主的產學合作環境。因此而成立的研究學院,在這個階段,多聚焦半導體和循環經濟等領域;除了匯集國內大學的研發能量,也和高階產業技術合作,建構了更具彈性的人才培育模式。面對疫後國際局勢的變動,她相信「知識」是幫助我們應對挑戰的力量,政府也會繼續和大家一起努力,為臺灣帶來蓬勃的研究和創新能量。

       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作為一位科學家,除了要有好奇心,在學術上能夠有所突破外,更要展現對社會的關懷,感謝今日所有得獎者為人類帶來更美好的未來,期勉大家能秉持鍥而不捨的態度,不斷超越自我,持續引領研究團隊突破創新、栽培學術後進,成為國家未來研究的主力。

照片
照片

        陳院長表示,「學術獎」由教育部設立,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學術獎項之一,獲獎者皆是對國家學術發展有諸多貢獻的人才,後續亦不乏有獲獎者擔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此外,政府也設立「國家講座主持人獎」,希望透過經費補助,由國家講座主持人開設跨校性選修課程或全國巡迴講座,將自身所學傳授給學生,讓年輕學子站在他們的肩膀上,看得更遠、飛得更高、走得更廣,正如牛頓(Isaac Newton)所說:「如果我看得比其他人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陳院長進一步指出,至於「國家產學大師獎」的設立,則要感謝許智傑委員,其深知技職教育在臺灣的重要性,便於蔡英文總統2016年上任後,積極爭取設立該獎項,並獲得蔡總統認同,而該獎項獲獎人不僅要有優異的學術表現,更要將研究成果進行實際應用。陳院長強調,作為一位科學家,除了要有好奇心,在學術上能夠有所突破外,亦須展現對社會的關懷,將研發成果奉獻在整個社會上,進而照顧全人類的福祉,感謝今日在座的每位得獎者,他們的研究發展帶給人類更美好的未來。 

照片
照片

       針對外界關心高教人才斷層及薪資制度等問題,陳院長表示,教育部已積極推動相關計畫,希望延攬國際師資及研究人才,同時也研議提高大學教師學術研究加給,以呼應社會各界對大學教師薪資調整的期待。陳院長強調,臺灣若欲吸引世界優良師資或科學家來臺,一定要給予足夠的尊重,並提供豐沛的資源,使他們在進行學術研究時,能夠無後顧之憂,進而引領學生,讓學生瞭解學術研究是值得託付終身的志業。

       陳院長說,他大學時曾擔任登山社社長,當攀上山頂時會發現還有另一座更美的高山在前方,為了探尋這座高山,因此繼續前行,踏上一段鮮少人走過的道路。登山者最重要的信念就是鍥而不捨,不斷尋找新的出路,而學術研究亦復如此,當榮登學術成就的頂峰時,將體悟到一山還比一山高,為了不斷超越,因此持續創新,嘗試別人沒有走過的道路,進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對世界做出傑出貢獻。

照片
照片

        「國家講座主持人獎」累計遴選出162位國家講座主持人,是教育部最高學術暨教學獎項,除由任教學校配合提供相關資源外,教育部亦提供每位主持人3年合計600萬元的獎助經費,可供開設跨校選修課程、辦理全國巡迴講座,宣揚其研究及教學成果;「國家產學大師獎」累計16人獲獎,期望透過獎項鼓勵技專校院教師從事產學合作及技術人才培育,並藉以表揚成果足堪典範者,獲獎人每人獲頒獎金90萬元;「學術獎」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學術獎項,累計470人獲獎,目的為獎勵致力於學術研究且有傑出貢獻者,獲獎人每人獲頒獎金90萬元。

晶華飯店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