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區希望工程-社區經理人培訓營】991005中正(1)場次

文字-A A +A

前言

在兩天課程中,本課程將介紹社區經理人的工作與核心能力,透過成功案例與資深幹部的經驗分享,協助學員做好準備。同時也將邀請專家學者、社區規劃師、績優的里長或公民團體來與學員對話,讓有志在基層社區營造的工作者與各式專業團隊能有更密切的連結。這樣的合作網絡之建立,將是未來里長以及社區工作者最好的智囊與後盾。

每場為兩天的課程,共有六場,總計10場課程。由台北市十二所社大共同主辦(中山社大、大同社大、中正社大、萬華社大、松山社大、信義社大、文山社大、南港社大、內湖社大、大安社大、士林社大、北投社大),10天的課程日期&課程表如下圖。此為第一場Day 1的中正&萬華場次。

 


【在台北如何推動社區營造?】


◎曾年有老師(搖籃工作室負責人)

 

1. 與社區規格相符合的活動,可以被接受的活動。
2. 先從認識自己的社區著手,社區基本資料、社區人口結構與數據分析著手。
3. 從基本功開始打起,一戶一戶地拜訪,也可以找出隱性的支持者。
4. 社區裡的婆婆媽媽通常是最大的支持力量,把她們轉變為可以做事的力量。
5. 要弄清楚辦每一場活動的目標為何,不只是吃吃喝喝就結束了。
6. 對於里長個人特質的檢視,時時提醒自己。

【里長與社區經理人】

◎彭揚凱老師(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關於里長的思考與想像  >>上課簡報下載

1. 里長是民意代表還是公務人員?答:民選產生的公務執行人員,從日治時期遺留的保正制度延用。原先的目的為監視作用,國民政府時代仍有掌控的需要,繼續留存。在現階段,以政府行政效率為考量,非最重要且可以不要;以選票考量,重要且最好需要,政治目的大於政府行政目的。
2. 即將面臨的轉變,里長的角色不只是基本服務,公共議題的掌握是額外的加分,特別是對社區內的知識份子。
3. 如果里長制度不是必要的,需有何種機制?透過社區各類議題性委員會、諮詢會的召開,成為資訊公開、政策辯論的社區平台。

【打造理想生活社區的關鍵能力】

◎宋旭耀(士林區永倫里)>>上課簡報下載

1. 由下而上地尋找社區的需求,團隊經營的重要性,從建立社區信任,到讓社區信任我們。
2. 清楚的表述社區服務理念是什麼。之前選舉的策略為:好到見報,為居民服務而努力
=> 社區的錢花到哪裡?公共設施在哪裡? => 介紹自己可以為社區做些什麼? => 為社區努力,不是為個人努力
3. 相較於里長的有限資源,社區發展協會反而較不受限,可以無限尋找資源。

◎蔡瑞崇(北投區東華里) >>上課簡報下載

 

1. 根據社區的需求,進行社區內部的資源整合,然後做中學,學中做,朝向遠景發展。
2. 抗壓性要高。
3. 從社區自然、人文資源調查開始著手,先編制社區內所需要的人力,然後從聯歡晚會、參訪等活動找志工。志工為社造之母,透過鼓勵機制共同成長。
4. 先做社區基礎資料調查,決定社區議題與優先順序。志工的機制是社區有需要,里民有意願,非一觸可及。
5. 都更的議題該如何處理?關係範圍太廣,財團、里民、老舊社區,相關知識是目前社區不足的地方,所以現階段先教授知識就好。
6. 透過里民拜訪,可以感受到某些反應與需求,也可以尋找適當的人選擔任鄰長。鄰長也屬於志工制度,用帶志工的心情去帶鄰長。

◎曾寧旖(文山區忠順里)


1. 營造的目標就是要建立家的感覺,讓里民回到社區就是回到家,願意為自己家的環境共同努力。
2. 用熱情和真誠為里民服務,不特別在選舉前努力,任期內每一天都在為選舉而準備。
3. 社區共同語言的建立,例如對於公共場所的暱稱以取代地址或位置。
4. 如何讓專業人士加入?答:用專業去感動他們。
5. 如何教育社區民眾?答:潛移默化。
6. 對於志工的尊重與信任,讓他們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有所成長,看見自己的價值。志工的訓練不在於告訴他們要做什麼,而是透過身體力行去解決。

接著,就是open space的討論時刻,分成三組一起討論。

 




 再依序每組派人上台發表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8.31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加入時間: 2007.08.31
612則報導
67則影音
4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打造社區希望工程-社區經理人培訓營】991005中正(1)場次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9,080篇報導,共12,911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9,080篇報導

12,911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