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西螺一期一會的旅日藝術家鄒素芬
秋天的西螺很藝術,除了大橋的公共圍籬藝術,目前在西螺駐村的六位藝術家,都希望將創作的病菌感染給更多在地人,增加在地創作人口。旅日的藝術家鄒素芬,在巷弄間尋找『消失的手』,紀錄下逐漸消逝的手工產業。
柯羅莎颱風襲台當日,位在濁水溪南側的西螺小鎮,店家早早歇業防颱,正在西螺進行駐村的旅日藝術家鄒素芬,堅持頂著大風斜雨出門,為的是到歷史建築西螺戲院攝影。
『我如果不拍下來,它會逐漸消逝。』鄒素芬道。
鄒素芬是旅日的台北人,在很小的時侯便展現了繪畫的創意,上幼稚園第一天,因為老師讚美她的畫的花很美,隔天她便將整面圍牆畫滿了花,老師打了電話通知母親帶回家。童年時是在山上渡過,父親是牧師,給予孩子很大的自由空間,摘野生水果、抓魚,自己開山路,一個人可以在山裡玩一整天。也許是在大自然的學習,讓她喜歡用天然的素材。
國中時便展現了歌唱的天賦,拿了台北縣的聲樂比賽冠軍,一直到大學畢業前,一直將音樂當成一生的理想。偶後因緣際會讓她轉唸美術研究院,但也將音樂融入她的藝術創作之中。
『音樂有長短強弱,』素芬道:『我將音樂以視覺的方式展在作品中,賦予它新的生命力。』
鄒素芬認為藝術有它的治療效果,研究院時期第一次個展主題是生命的轉換,以光影投影在懸吊的蛋殼上,這個作品感動了許多人。有一位媽媽在看了展覽之後,在展場內啜泣了許久,後來告訴她:『整個心都舒敞許多。』
喜歡到菜巿場買菜的鄒素芬,認為在巿場不止是交易,也是情感的交流,所以,她被西螺這個三百年歷史的小鎮吸引而來。
『雖然,西螺街道招牌比我想像中多。』鄒素芬剛到西螺時,也曾因嘉南平原的豔陽而有些水土不服,但她說:『我還是要找到那些逐漸消失的手作人,將它紀錄下來。』
『手做的東西,就會有人的味道,機器做的東西,是完全不同的;在機器逐漸取代人工的時代,如果不紀錄下來,未來我們的下一代根本不知道這些東西,它會逐漸消失。』鄒素芬道。
筆者採訪時,己是藝術兵營駐村的第四週,她已在老街巷弄裡記錄下用手做豆腐阿媽,手工親釀的醬油阿婆、堅持手工的豆皮工廠等。
而堅持紀錄下『消失的手』,就像上了癮一樣,對她而言已經變成一種使命了。也許就像是日本所謂一期一會的態度吧,在西螺的每一天,將在地生活轉化成作品,也是與西螺的一期一會。
至於在地的西螺人,如果也與藝術家有一期一會的體會,就到藝術兵營報到吧!到了那裡,他們不會讓你空手離開的,藝術家會讓你試著嘗試個人的創作,玩玩再離開。
2007 西螺藝術駐村活動 http://www.shituoart.org.tw/2007_gomenu.htm
2007年西螺藝術兵營駐村藝術家介紹
http://www.shituoart.org.tw/cate03.htm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